随后,一皮肤黝黑的老汉背着手,请他们三人进了堂屋。
何村长的老妇收了礼品之后,满脸笑容地给顾家三人上了茶,何村长抿了抿茶杯边缘,放下,问道:“不知道顾行商此番前来有何事?”
“我们此番来是想问村里是否还有空宅地?”
“据我所知,你们居于镇上,要我们村的空宅地要何用?”
“我们想做个仓库,存点货物。”
“我们村的宅基地一般不予给村外人。请顾行商谅解。”
眼看这事情要泡汤了,顾延川忙站了起来。
原来在来江边村的前一天,顾延川就对江边村进行了研究调查。从别人嘴里以及本地地理志上,顾延川发现离江边村村落有些距离的小珠山下有片荒地,土质以沙石为主,不好耕种。
且江边村因靠近码头边,村里人农暇时间会选择去码头边做点小本生意或者去做些劳力,这样赚钱来的更快一些,因而那片荒地已经是无人问津状。所以对于现在的顾延川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有了调查就有了底气,顾延川从座椅上站起,对着何村长拱了拱手,“村长可否容我说几句?”
何村长看了顾延川一眼,的确气度非凡,便点了点头,应允。
顾延川接着问道:“不知道村里小珠山下的荒地是否有什么用处?”
“暂无他用。”
“据我所知,那地拿来做宅基地则太偏远,离山近又不安全;拿来耕种又太贫瘠。我想买下做个仓库及制酱坊。”
何村长摸着茶杯的边缘,低头沉思了一会,“若是那块荒地,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们能给予我们村什么好处吗?”
顾延川同行三人互相对视一眼,虽没有说话,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何村长送了口,透露了这个生意应该有戏。
顾延川见时机已成,把之前在心里的腹稿又重复了一遍,不慌不忙地接话道:“银两当然必不可少。我也知道村里有祠堂和学堂需要修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帮忙。至于作坊开始起来之后,也可以优先考虑本村村民。”
“看来顾小公子对我们村甚是了解。可容我再加一条要求。”何村长抹了抹眼睛,放慢了语调说道:“我也知道顾公子曾是个有大学问之人。而现在我们村还缺一名教书先生,导致村里的孩子若要上学,且需要去镇上。很多家的孩子正因为这个原因,到了适龄年龄,还未识文读字,我对本村有愧啊!若是先生可以介绍一位先生过来,与我们村便是恩人。”说完,还朝着顾延川鞠了一躬。
顾延川忙扶起何村子,“村长大义。是江边村之福。这一事哪怕不是为了这片地,作为读书人,也应该伸之援手。”
“那便有劳顾公子了。顾公子之事,老夫必然会与全村村民说道,必没有什么大问题。请顾公子放心。”
“那就有劳何村长了。”
帮助村子找一位合适的教书先生,本就是一件好事,如果既可以解决当地村里孩子读书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新事业的场地问题,简直是一举两得,再好不过了。顾延川心里暗暗想到。
接下去几日,顾家兵分三路,顾大哥继续处理簪子业务。顾父与何村长去签订买卖契约书,并着手搭建简易仓库和作坊。而顾延川则是寻找可以任用的教书先生。
在孙山长的推荐下,顾延川还真找到了一个,是孙山长不知道多远的一个亲戚,姓孙,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却一直不中举,直到现在都还只是个秀才。顾延川与他见了面,聊了几句,发现这人是有些才华,但过于死板,又加上时运不济,家中因供其读书已经早已入不敷出了。所以他如今已经放下中举梦。现今知道江边村愿意高薪聘请先生,且提供住宅,便欣然同意了。
这先生一上任,村里的孩子终于不用送到老远的镇上来读书。因此,村里人都十分感激顾延川的善意之举,所以在其搭建房子之时,村民纷纷来帮忙。不过半月之余,竟然就按照顾延川的图纸砌好了仓库和制作坊,晾晒场地等等。
--------------------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6点继续。终于要有作坊了。
第二十三章
在完工的这一天,顾延川和家里人一齐到了作坊处。由于建造之事都是由顾父负责的,而顾延川之前也在忙其他事宜,所以这也是他第一次参观自己家的作坊。作坊四面由青砖做起了围墙,环环围住,前后都有一道门。后面的那一道门,可以直通后山的一条河流,取水,洗涤极为方便。
进入远门,前面是一片广阔的晾晒场,前面由于没有房屋遮挡,所以采光极好。经过这片晾晒场后,是几大间制作间,有十几个大灶头,大缸,通水池等等,在后面则是仓库,仓库后面的一大片地就等具体需求再进行规划。参观了地上的,顾父还拉着顾延川参观了地下的地窖,也是极为宽敞。就以现在这个情况来看,应该是戳戳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