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荟和冯莘对此也很感兴趣,但她们俩的活动太多,一时也抽不开身。至于温见宁,就更不用提了,一来她对诗歌的见解实在谈不上如何深刻,二来她白日要上课学习,每晚忙着要去夜校教书,光已有的社团活动都让她疲于应对,更不用提别的了。
直到这天国文课结束后,钟荟把她拉去准备话剧社的活动。
话剧社这次的活动在小公园的一处草坪上,她们一来就看到人群中那两位老熟人,沈学姐和范学姐。她们不仅牵头组织了夜校,就连先前组建话剧社,也是由她们最先发起的。只是她们似乎很忙,除了一开始露过几次面后,其他事都交给别的负责人了。
温见宁当初是被钟荟抓来凑人数的,也谈不上对话剧社的活动有多热情。她之前来的几次顶多帮忙打打杂、管理服装道具,和其他同学也算不上多熟稔。所以在钟荟过去参与讨论时,她仍只是坐在旁边看管着衣物,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话剧社的其他同学在讨论。
大家正在谈论话剧社这次筹备的义演。
眼下已是六月,再有一个月就是卢沟桥事变一周年了,先前社里成员商议,要在当地办一场抗日宣传义演。但从五月开学忙活了这些日子,直到今天还是没能定下最终的剧目。
众人商议了一阵,有的提名演这个,有的提名演那个,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最后还是身为话剧社社长的沈静芷摇头否决:“不行,我们接下来这次义演是要进行抗日宣传,大家提名的这些剧目有的是五四前后的作品,虽然精神并不过时,但距今也有十几年了。还有一些剧目,是去年卢沟桥事变后一些知名的剧作家所作,其中甚至不乏中文系几位教授的剧本,虽然也符合宣传抗日的主题,但比起这些,我更希望咱们话剧社能出演咱们同学自己编写的剧本。”
这话说得容易,可一时半会谁能马上拿出好的剧本呢。
按打算好的,她们七月份就要义演,顶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再排练。
七月底学校还有一场大考,到时候大家既要焦头烂额地备考,还要抽出时间排练、做宣传,能留给她们磨剧本的时间并不多。
沈静芷环视四周:“文学院的同学请举一下手。”
在场半数以上的同学都举起了手,温见宁她们也跟着举了起来。本来蒙自这里就只有联大文法两个学院,参加话剧社的人里文学院更是占了大头。
“除了中文系的同学,先把手放下。”
“已决定好要参演的,或者有宣传工作的同学先放下。”
这一次只剩下温见宁和稀稀拉拉少数几个同学了,就连钟荟也把手放了下来。
沈静芷看了看他们几个道:“你们几个,每人都回去写一个故事来,最慢一周之内拿出来,大家投票选出最好的那个。或者你们中哪个有好主意的,牵个头当负责人,几个人合作赶工也可以。怎么样,有谁愿意主动请缨吗?”
其他几个同学大约也和温见宁一样是来凑人头混日子的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竟然没有一个敢应声的,气氛一时僵在那里。
沈静芷突然转过头,盯着温见宁问:“不会吗?”
温见宁虽然不知道这位学姐为什么会看向她,但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没写过。”
这并非搪塞之辞,她写过小说,写过散文,写过评论杂谈,当初因为不服气见宛,甚至还偷偷在本子上写过几首惨不忍睹的诗,可她确实从来没有写过剧本。
沈静芷不容置疑道:“那正好可以练练笔,中文系的学生,不懂戏剧可不行。”
她这话不仅是对温见宁说的,也是对另外几个人说的。
温见宁一时想不到什么借口再做推辞,但沈静芷已不再管她,走过去跟其他同学交待事项。倒是范慧敏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
温见宁这下没办法了。
第八十二章
沈学姐一声令下,她们这些小兵卒不敢不从,但取什么材、有什么要求,沈学姐也一个字不提。回去后,温见宁对着摊开的稿纸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有头绪。
和她一样发愁的还有钟荟,沈学姐当然不可能就把这件事扔给温见宁他们这么几个人,最后还是发话让整个话剧社的人都一起帮忙想,只是对其他人没有硬性要求,全凭自愿。所以钟荟只发愁了一会就去看别的书了,发愁的只剩下温见宁一个。
她才发愁了没多久,同宿舍的另外几个女孩从外面回来了,屋里立即热闹起来。今日难得都没课,又聚在宿舍里,大家热热闹闹地说了会话。
冯莘打听到消息,说是学校里已在筹备校刊的事。宿舍的几个女孩一听都颇感兴趣,就连温见宁也抬起了头。然而一听到冯莘说,负责的教授已经说了,校刊上发表的文章不允许涉及国家大事,只谈校内事务与文艺时,大家顿觉扫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