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赵禅真恨不得整个人都缠在他身上。

钟琤拉着他的手,反手慢慢把他挪到自己怀里, 他便自觉地圈住他的腰,还在他脸上留下一个湿漉漉的吻:“禅真好想你呀。”

他在钟琤脖子上蹭来蹭去的難饙, 声音缠绵悱恻, 惹人遐想。

钟琤抱着他, 把他放到榻上, 无奈道:“陛下别闹,殿外还有人呢。”

赵禅真还想撒娇, 见他表情严肃, 这才不满死松开夹着他腰的双腿, 躺在榻上, 撅着嘴巴看钟琤坐在离他有些距离的椅子上。

“今日的奏折陛下都处理了吗?”钟琤翻看着奏折, 小皇帝的朱批十分简短, 言简意赅。

字体和他有八分相似, 毕竟每天对照着练习。

赵禅真道:“还没呢,苏和同刚才来请示,想要在金陵建一座学堂,专收寒门子弟。皇叔觉得怎么样?”

现如今大赵的官僚选举制度,沿用了前朝的科举制,同时还有举荐制。两者虽然都能够促进阶层流通,可对于真正的贫穷百姓来说, 想要供出一个识字的士人, 还是太难了。

之前钟琤带着赵禅真在金陵城里测试物价, 算过普通人家一年的花费大约是十两, 若是家中有人读书, 便需要更多。

每年至少要三十两。这还是生活在金陵,在偏远些的地方,每年学子还要到金陵赶考,花费更甚。

苏和同在乡下隐居多年,深觉田野之中并非没有才能之人,只不过环境抑制了他们的成长。

赵禅真对此深表认同,就拿他来说,他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可每日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偷偷认字读书。

可那些乡野之民,有的一生连书本都没有见过。

苏和同此次归京,一是为了天下太平,二是为了苍生万民。他深感朝廷的贤能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尸位素餐,是大赵溃烂的根源。

要想从根本改变,首先便是改变选贤任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