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宦臣记 篆文 1030 字 7个月前

她面有隐忧,摆首道,“朕也知道如今商业繁茂,赋税却还只集中在农事上,倒让天下的官商都得以轻松发财。可就因为如此,这税才不好征。朕的臣工们哪个不是自己有商铺有矿,再不然就是和大商人们勾结在一起发财的。叫他们去收税?不是收到自己头上!他们哪个肯替朕要这笔钱?”

我应她道,“臣可以去要这笔钱!陛下若是准的话,臣即刻就上疏奏请,陛下可以派两京司礼监的宦臣去各地收取矿税。”

她微微一怔,随即转而顾我,缓缓道,“这是要被那些官员痛骂的事,到时候百官群起而攻之,你不怕么?”

我淡淡一笑,将担忧都隐藏在这片浅笑中,“不怕。只要能增加国库收入,臣被骂几句也没什么。”

“只怕届时不只骂你那么简单。可是眼下远水也解不了近渴。矿税是长久之计,朕需要的是立刻就能摆在眼前的银子。”

我心念微动,遂道,“臣有办法。那年奉旨去两淮,盐商江春曾跟臣提到,想要世袭盐商的资质。臣以为此时是个好时机,不如允了他们。臣初时担心这么做会令他们官商勾结起来更容易,但如今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法。”

“你是说让他们出银子来买这个世袭的资格?”

我颌首,“是。这笔钱虽然不少,但和他们日后能赚的相比自不算什么。这笔买卖,这些大盐商心里都清楚的很。”

她再度转首盯着我,蹙眉问道,“两淮转运使沈继一向认为盐商应该公平自由选拔,谁有能力皆可为之。他一定会反对你这么做。”

我默然,半晌后,笑对她道,“那么便看陛下的心意。您如果同意臣这么做,臣便没有任何顾虑。其余反对的人,交给臣来应付。日后就是有人攻击这项政令,陛下把责任都交给了臣,其中过失自然也应该由臣来负责。”

她沉默良久,叹道,“朕朝中百官,坐视民生。百姓之疾苦和他们痛痒不相关。请赈,朝廷没有钱,便推诿支吾,想不出一丝一毫办法。他们何尝有忧民之心,倒是想着把过失都推到朕头上。最后竟还是朕身边的宦臣替朕来分忧。”

我一笑,“那么臣便请旨去凤阳府督灾。臣会在凤阳见两淮盐商,谈妥了这桩买卖,陛下便可以下旨给他们世袭资格。臣自会想办法说服沈继。若他一味坚持,臣也只好拿钦差的身份来压他了。”

我想着日后可能遇到的情形,心头微微有些苦涩,只佯装轻松的笑道,“届时,还请陛下多担待,臣少不得在外头狐假虎威了。”

她轻笑开来,叹气道,“你今日说的两件事,都是得罪人的。他们不敢骂朕,只会把矛头都对准你。朕都能想出来,他们一定说你谗言惑主,挑唆朕下这些政令。你可以要想仔细啊。”

从前到现在,我已将这些结果想过,我于是含笑应她,“罪臣者在所不计,臣唯求天下间有一人知臣,臣便余愿足以。

第七十六章 半拥峥嵘

凤阳府隶属南直隶,淮河贯穿其境。我到达凤阳之时,已近秋凉时节。官仓稻米倾出而尚有不足,我遂请旨向滁州,淮安两处官仓再借粮,方使受灾百姓悉数得以救济。

余下的事,便是如何筹措银钱。我已修书盐商江春请他来凤阳府一叙,信中虽未写明原因,但我想他亦可以猜到大略,毕竟朝廷现在急需的唯有钱这一项。

江春来访时,我正备下了锡制玲珑汤瓶,油滴茶盏并御赐的建州龙团。

他双目炯炯打量着我,笑道,“一别数年,大人风采依旧。江某人却是老了。”

我微笑着请他坐了,寒暄过后,我吩咐阿升煮水,笑问江春道,“江先生可还记得那一年曾向我提过的建议?”

他微眯起眼,似在回想一般,“大人是说,在下建言朝廷应给予我等世袭盐商的资格?”

“不知道江先生如今对这个世袭,还感兴趣么?”

他略一扬眉,不动声色的问道,“周大人此行,是带了皇上的旨意?实话实说,在下自然是感兴趣的。不过眼下,怕是大伙都知道,朝廷正需用钱。若是让我们盐商帮着救灾,原本我们也是义不容辞。”他踌躇片刻,继续说道,“只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忽然许我们世袭,朝廷的意思倒是令人猜不透了。”

看来他猜到陛下的旨意和我此行的目的,既然胜券在握,索性和我讨价还价一番,压低价格来买这个世袭资格。

我摆首,淡然笑道,“我来凤阳前,朝中是有人建议让我找你们这些大户纳捐,可我没答应,朝廷还不至于穷到那个份上。咱们一码归一码,这次许盐商世袭,是朝廷恩典,也是为了日后盐务管理起来更方便,是有利于咱们双方的好事。陛下也是想趁我在凤阳,赶着把这事办了,回去便好跟朝中百官交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