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吴伯甫点头,脚步顿住,丝毫没有继续向前的意思。

“吴县令这是有事要同我说?”裴约素见他步履踌躇,主动开口问道。

“确有一事,想听听裴小娘子你的想法。”吴伯甫道。

他将刚刚三个老百姓对于杀人凶手的描述一一还原,提出自己的疑问:“三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实情,目前,我仅通过简单询问,测出张三儿可能说谎。因为他听到凶手说了一声「我收钱办事,谁让你挡了别人的道」,但不能确认凶手的口音。其余二人,仍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裴小娘子认为谁最有可能说的是实情?”

“张三儿?”裴约素听这名字觉得耳熟,想了想,这不是张屠夫的儿子吗?曾经托人来给自己说亲的那位。

“怎么了?”吴伯甫以为裴约素想到了什么。

裴约素确确实实想到一些关窍,她询问吴伯甫:“说个子有八尺的那位,是否身材矮小?说人是乡下汉子的那位,该是个女人,牙尖嘴利,有点小钱?”

根据吴伯甫了解到的,确实如裴约素所说。

“人在见到杀人场面时,都会害怕和紧张,这样的情景下,很难清晰描绘出凶手的样貌。但由于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偏见,所以在描述凶手时,会不经意间夸大了心中的偏见,就会造成描述的差异。”裴约素解释道。

吴伯甫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果然,当真相被迷雾包裹时,和裴小娘子聊一聊,总能拓开新思路。

“那么张三儿呢?”吴伯甫又问。

“前阵子,他曾请冰人去南山堂向我求亲,被我拒绝。他的偏见,则是出于报复心。”裴约素如是说。

若非这位屠夫家的张三儿来这一出,裴约素还不能够顺着他的心理,迅速揣测到别人的心理,从而找出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