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件事,叶清颖是从未与常记溪提过的,最初是害怕、不敢提,后来是觉得此事与常家无关,她平白提起来万一给抚养她长大的常家招来祸患怎么办。于是这件事就深埋于心,天长地久如同刺一般扎在心间拔不去……这件从未与他人提起的事便是,叶清颖觉得自己父亲当年的死有蹊跷。
叶清颖想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不过是太医院里一个算不上起眼的小太医而已,平日里有资格接触的,也就是一些品级偏低、在宫中出了意外需要召太医的官员们,还有后宫里不大受宠但有资格请太医的妃嫔们。
这样一个连要紧的贵人都见不到的小太医,当年怎么会卷进先帝后宫里一位贵妃谋害另一位宠妃的案子当中?而且当年那个案子,除了那两位后妃宫中相关之人之外,被牵连的也就只有一个叶太医了。
叶清颖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可能是在当年被当成了替罪羊,或是被利用了。她心里有刺,但自知能力不够,也不想给常家添麻烦,所以便一直说服自己不要去想,不要去管,要有自知之明……
直到荣太后找到了她,言笑晏晏的问:“你可知道你父亲当年究竟因何而死?”
叶太医被牵连进去的后妃案中,被谋害的宠妃姓霍、是如今执掌重要兵权的霍将军之女,而谋害她的宁贵妃姓荣,是荣太后的亲妹妹。
于是,见叶清颖惊骇,彼时还是皇后的荣太后便长叹一声说:“说起来,当年之事,你与本宫俱是受害之人的亲属。那年本宫没了嫡亲的妹妹,你没了父亲……”
因着这一层“感同身受”的关系,叶清颖耐心听荣太后说了下去,并且在踌躇痛苦间被荣太后拿捏住了心弦,没过多久便当真相信了,当年她父亲其实是被常太师害死的。
在荣太后的口中,常太师如今扶持的体弱皇子是霍妃之子,当年常太师想要扶持这位皇子,却又担心霍家背后的兵权与外戚干政,所以将手伸到了后宫,想要除掉霍妃。于是性格冲动直率、本就讨厌霍妃、还有个会成为竞争者的皇子的宁贵妃成了常太师借刀杀人的刀,霍妃死后,宁贵妃因不愿被打入冷宫和牵连儿子越征而自缢。这之后,荣家和霍家不仅都元气大伤还成了死敌,只有常太师坐拥渔翁之利。
至于叶清颖的父亲叶太医,不过是一个不小心被牵连的小人物罢了。
“你父亲和常太师是挚友,虽地位悬殊但两人从前十分亲近,你父亲也经常带着你前往常府,不是吗?常太师当年图谋甚大,策划了许久,人后难免松懈,你父亲在偶然拜访饮宴中得知了常太师想要借刀杀人之事,便出于好意劝解于他,反被常太师忌惮,怕你父亲泄露真相,索性将你父亲也扯到案子中,说宁贵妃害霍妃的药物便是你父亲提供的,将你父亲灭了口,也保全了真正下手、常太师自己的人。”
“你为何不信?本宫句句属实,你若是不介意叫常太师得知你也已知真相之事,大可直接到他面前去问。你仔细想想,连你都知道你父亲不过是个小太医、当年之事他牵扯其中颇有蹊跷,怎的常太师会不知道呢?当年他为何只为你求情,却不为你父亲这个挚友求情?”
“你父亲为何在下狱后也不曾告发常太师?这便是常太师的高明之处了,他为你求了情,在人前得了重情重义的好名声,同时你到了他手中,也让你父亲投鼠忌器,不敢再说出实话,只能为了保全你而选择赴死。”
“你不过是常家的养女,本宫诓你作甚?至于为何如今才与你说,那自然是时机到了。如今你已长大成人,常太师观察你多年也不再忌惮,本宫和本宫身后的荣家也终于找到了机会报复当年之仇,你既然是当年的受害人之一,本宫也不想看到你再被蒙蔽不知真相……”
一句又一句,那时年轻的叶清颖便栽进了陷阱。后来荣太后拿出一叠伪造的“常太师勾结外敌”的书信和物件证据,要她藏一部分到常太师的书房隐秘处,再拿一部分去敲登闻鼓上告。
“孩子,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便好,其他的各个关节,本宫自已安排妥当。”
“你若是犹豫,那便罢了,其实不用你来做也可以,不过是到常太师书房中藏个东西,再告到人前罢了,常府又不是什么固若金汤没有纰漏之地,荣家也不缺人做首告,到底是谁上告,并起不上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