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

后者的数量并不少。

话说大明官民加起来可是两千多书院啊!

这还不算教书先生的私塾。

更别说小说泛滥了。

不识字看个屁小说!

至少在城市里面,识字的一点不稀罕,明朝可是有过类似强制入学的命令的,甚至有地方官为了博名声,直接下令八岁以上必须上学,否则罚其父兄,那些上过学,但没靠上秀才,然后流入各行各业的人,就是穷秀才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改革方案就需要费点时间来逐步解决了。

好在原则上都接受改革。

东林群贤还是忍,但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士绅对废奴令居然也没有真正反抗的迹象,至少目前这道命令所传到的地方是如此,咒骂杨庆祸国殃民的当然肯定不可避免,但为此做些什么的却不多。不过地方官员对于这道命令也仅仅是传达一下,至于为推行废奴令而做些什么,这个同样也是没有的,那些官员闲得蛋疼了也不会给杨庆捧这种场,至少在短时间内看无论官绅,都准备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对抗。

当然,这在预料之中。

杨庆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废奴令不断宣传,这个时代这样的政令想要真正传达下去,哪怕他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也必须得很长时间。

目前只是南京周边,和一些报纸影响的地方,能够知道这个命令,这个范围以外哪怕士绅也不知道。而这些知道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明军或者民兵就近驻扎的,那些士绅在没有真正强制性推行的情况下,还不至于就失去理智。总之对于废奴令,杨庆需要的是不断宣传,让那些奴婢统统都知道,至于强制性推行,那得等宣传的差不多了以后。

这件事肯定不会善了。

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士绅们也在等待时机,他们也不会傻到脑子一热直接扯旗,他们得需要谋划等待时机。

这个时机同样也是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