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面色如常走过去:“别放这,虾要跑了,倒盆里去。”
董三林停住脚步,转身回来,按照沈鱼的吩咐把虾分盆。
“得加点水儿泡着。”
董三林又去打水。
“虎妞,这附近有买东西的地方吗?”沈鱼问。
“有,大姑她们村有集,镇上有供销社。”虎妞老老实实道。
沈鱼详细问了一下,从上坎子村去大姑家,脚程快的要走二十多分钟,去镇上还得再走十几分钟。
而村子里,也能买东西,比如有家会做豆腐,他们家不是天天做,哪天做了,村里人去买,甚至不用给钱,拿黄豆粮食换就行。
还有木匠、篾匠,都卖手艺,更多的就没了。
哪怕是买根针,村里人也得走四十分钟去镇上买,走慢点儿,来回两小时。
沈鱼把这点儿记在心里,他回来可不光是见见亲戚顺便度假的,之前想给老家修路,建小学,都不是随便想想,正好趁着这次回来,把这些事落实了。
虽然这些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平白给出去的钱,得亲眼看见落到实处,具体怎么操作,还有的斟酌。
而且虽说他送出去一些家人、乡邻外出挣钱,还有更多的人留在乡下,光他们家就有这么多,多用点儿油都心疼得不行,还是得想办法带大家致富。
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事,还要跟他爷商量着来,大家也得有那个意愿,不能光他想,他想没用。
董三林打了水过来,把小龙虾泡上,这回没急着走,站在原地等沈鱼指挥。
沈鱼果然还有话:“你下午有事没?”
董三林摇摇头,以为沈鱼有事情让他干,张了张嘴,闷声道:“要我干啥?”
“我要去镇上买点儿东西,你帮我搬回来。”理直气壮使唤比他还小几岁的弟弟。
董三林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沈鱼让他干活,他心里还舒了口气。
不怕沈鱼使唤他,让他干啥都行,就怕沈鱼讨厌他们要撵他们走,他妈在这个家里日子也会不好过。
“哥,你要去镇上?”虎妞眨着眼。
沈鱼抿着笑:“对啊,马上就要走。”
虎妞忍不住了:“带我一起呗,我也想去。”
“带你有什么好处?”沈鱼突然问:“你暑假作业做了吗?”
沈鱼堂哥们没多少念书的,一是因为那会儿时代原因,知识分子遭到一些不好的待遇,村里人看见牛棚里关着的文化人,心里多少有点儿想法。
二是沈家太穷了,孩子还多,一个个读个小学就不读了。
但现在沈家不穷了,送孩子上学还是上的起的,有沈鱼作榜样,长辈们对学习成绩也比较看重。
上坎子村没有学校,主要是没老师,孩子们只能去其他村上学。
虎妞被问的一呆,眼珠子乱转:“做了一些……”
“带你去也行,回头检查你作业。”
虎妞苦着脸,她觉得上学一点儿都不好玩,要坐在教室里,不能出去玩。
作业当然更没有意思,这都放假半个月了,才在家长催促下动了几笔,能糊弄她大字不识几个的爸妈,肯定糊弄不了沈鱼。
小丫头皱着脸:“哦。”
先去玩了再说,大不了从镇上回来了,再去补作业。
沈鱼去借了二伯的自行车,堂哥沈庆丰在外面不少赚钱,寄钱回来,一部分交公给两老,大部分还是给他父母。
攒了几个月,沈安富去买了辆自行车回来,是家里的宝贝,不是谁都能骑的,办正经事才能用车。
当然,这规矩在沈鱼这不存在,他一说要去镇上,借个车,沈安富立刻把车给他推出来了。
“上车。”沈鱼招呼虎妞和董三林。
董三林手足无措站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坐到后座上,不敢碰沈鱼,身子往后倾斜着。
虎妞坐前面杠子上,抓着车把手还挺得意。
“小心夹手。”沈鱼叮嘱了一句,跟家里人打了声招呼,骑着自行车去镇上买东西。
看着车子走远了,沈安富拍拍沈安民肩膀:“还看啥,猫儿这不跟三林子处挺好,你担心个啥?”
沈安民憨笑道:“哥,我晓得猫儿是个好孩子,心肠软着呢,不会容不下三林子他们。”
“你知道就好,但也不能欺负娃心软,他出息,对你这个爹孝顺,你可别犯糊涂。”沈安富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毕竟董家的孩子天天在眼前处着,时间久了,万一老三偏心眼,觉得猫儿有钱,就该贴补兄弟,那可真是会坏了父子情分。
“咋可能,二哥你想啥呢!”沈安民觉得这是小瞧他了,谁亲谁疏他还是分的清的。
他解释道:“我就是在想,咱村里啥都没有,他去个镇上都不方便,我是不是也买辆车回来。”
要买的当然是自行车,虽说家里有一辆,那辆是沈安富买的,每次要用还得跟他说,到底不方便。
而且万一当时有人用了,那他猫儿岂不是得走路出去,这可不行。
“早该买了。”沈安富说:“你说你手上攒那么多钱干啥!”
在沈安富看来,电视机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但手里有闲钱,也有多余的钱准备红白喜事,那第一考虑的是房子,房子有了,买辆自行车,既方便实用有气派体面,是合理消费。
家里谁都知道沈安民有钱,他自己能挣钱,儿子还一个劲儿寄东西寄钱。每回不说寄很多,但这都一年多了,加起来可不老少。
乡下用钱的地方少,只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真花不了几个钱。
沈安民不吭声,他把钱攒着,还不是为了他儿子。
他晓得他儿子开店做生意,可早些年国家管这叫投机倒把,万一哪天又不让做生意了,他攒的钱还能给他猫儿用,上学也好买别的也罢,不能娃要用钱的时候,他掏不出来。
不过他儿子显然比他想象的有出息,书读的这样好,就算不做生意,以后也不会缺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