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答应一声,飞快的出了御书房安排小太监去翰林院的考生之中召唤这个叫做司马昭的人来乾阳宫面圣。
翰林院的院试刚刚结束,榜单还没贴出来已经提前送进了乾阳宫,请天子过目,免得像上届那样出了差错。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届的考官都变聪明了。
随着刘辩地盘的扩大,疆域囊括了华夏半壁江山,治下百姓将近两千万,经过各州郡选拔以及直接来金陵会试的考生比往年多了将近一半,达到了五百余人。
考试结束之后,熙熙攘攘的学子们便在翰林院的门前翘首期盼,或者忐忑不安,或者踌躇满志,或者淡定从容,或者吊儿郎当听天由命,总之表情各异。
等天子御批下来之后,当朝司空孔融下令贴榜公示。
随着翰林院官差把一张金榜贴在公示墙上,五百多考生“哗啦”一声瞬间围了上来,盯着墙壁上的金榜吵吵嚷嚷,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全在这一刻了。
“刘骥,哈哈……有我,有我!真是苍天有眼啊,终于可以光耀门楣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儒生欣喜若狂。
“蔡题……是我,这个肯定是我!”一个身穿蓝袍,脸颊瘦削的儒生同样欣喜若狂。
旁边却又跳出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才俊横插一竿子:“在下也叫蔡题,这到底是我还是阁下?”
“考官大人,请问这个蔡题是哪个,籍贯何处?”两个蔡题一起向金榜旁边的官差询问。
官差看了看手里的卷宗,面无表情的道:“考号一零三,籍贯青州琅琊。”
“哈哈……是我,是我,我是青州琅琊阳都蔡题,与卧龙先生同乡。”二十岁的青年才俊欣喜若狂。
蓝袍儒生则急的口干舌燥:“唉……我不甘心呢!怎么可能不是我?考官大人,请再查查这个蔡题的籍贯是不是弄错了,是不是来自会稽山阴?”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弄错?”官差冷冷的瞥了蓝袍儒生一眼,懒得多搭理。
“不公平,不公平!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我要去告御状,我要去金陵府包大人那里去告状!”蓝袍儒生有些气急败坏,跺着脚嚷嚷。
官差冷哼一声:“随便,主考官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孔融大人,副考官是学部尚书顾雍大人,监考官有学部侍郎陈琳、吴道玄,以及御使大夫魏徵大人,你觉得有冤情就去包大人那里伸冤吧,看看包大人敢不敢审这宗案子!”
“大丈夫赢得起也输得起,一边去,别挡着其他人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