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凯云台,奏事宣室,紫绶曳地,金印如斗。”————————【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
南方无事后,徐晃被征入朝,先是为卫将军,还没到长安,紧接着又被拜为右将军,声名遍传关中。徐晃一走,南方的军事部署也随之变动,甘宁仅留水军驻守江夏,张绣仍在扬州讨伐残余的山越,沮隽、孙贲则在安抚南中的同时积极对外开拓。
徐晃的班底也因此一一分散,其中大部分交给了沮隽,少部分被安排了新的职务,如黄忠接任了太史慈的位置,担任解烦督,关平担任徐晃麾下骑都尉。
正是因为徐晃格外顺从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所以才得到皇帝几次赏赐,也让流传在朝野的一些兔死狗烹、功高盖主的流言不攻自破。
未央宫,宣室殿。
皇帝换上了一身便服,在贾诩、荀攸等人的陪同下再度召见了徐晃,比起开始的那次正式迎接,这次私下召见更显得亲密无间:“你还是适合着甲,这一身朝服倒让你像个太学里的儒生。”
徐晃穿着一身绯色朝服,人过中年,身材依旧壮实,把朝服撑得紧紧的,他一丝不苟的行完礼,低声说道:“臣以前本就是郡吏,读过几册书,误打误撞,这才入了军旅,为陛下效命。”
“荆、扬的风情如何?在那里待得还好?如今地方上是否安静?”皇帝一连串的问出几个问题。
徐晃在底下一一作答,他的态度依旧谦逊谨慎,让荀攸等人心生好感,皇帝也向来都信任对方,听到他说起南方安静,新政推行顺利,就连活跃的黄琬也开始闭门谢客,打算归隐山林后,皇帝轻声一笑,挥手略去了这些事:“这次南方平定,你着实立下大功,朝廷筹议调你回长安来,是另有用处,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么?”
“臣私下揣测,想着南方无事,朝廷自然要转向北方。只是近年听闻塞外鲜卑诸部恭顺效服,尚无兴师之名,而辽东公孙、高句丽等也已伏诛,臣……”徐晃轻声说着,就被皇帝打断道:
“张辽正跃跃欲试,要收服乌桓等部,至少在幽州以外,鲜卑再不能造次。这是他前些日上奏陈言的决心,塞外鲜卑,前有匈奴为戒,眼下虽然群龙无首,势力不足以与朝廷开衅,但假以时日,人马孳生,再出一雄主,则必为朝廷大患。”皇帝心里已经定了主意,一字一句的说道:“所以朝廷要早做准备,不能遗患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