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见沈糯领回两个孩子,沈母也给吓了一跳。

“阿糯,这怎么领回两个孩子?”

瞧着都还面黄肌瘦的,可怜巴巴的。

沈糯把奉永镇的事情跟沈母说了遍,才又道:“正好家里忙,我也没什么时间帮着娘做家务,有了小玉和小峰,也能帮着帮着摘菜烧火,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求夫人怜惜。”

蒋小玉扶着弟弟,眼中含着一包泪,“我跟弟弟吃很少,什么活儿都会,家务事全都不用夫人操心的。”

她虽才十岁,却已懂事,知道就算现在沈家人愿意把银子和卖身契还给他们,他们也护不住的。

虽然姑娘有些奇怪的本事,但也帮了她,留在这里才是最好的。

沈母见两个小孩瘦得跟猴儿一样,有些心疼,“别怕别怕,就是多两双筷子的事儿,也别喊什么夫人不夫人的,我们也是普通的农户,你喊我们叔叔婶婶就行,喊阿糯他们做哥哥姐姐。”

家里也就沈莺比这两孩子小两岁。

两个孩子就这样留在沈家。

沈糯先让小玉扶着小峰去沈焕房间里睡下,她去给小峰煎药。

蒋小峰不算什么大病,只是感染风寒一直不给治疗,就越发严重起来,喝上几日她配的药方便能好。

蒋小峰喝了药就睡下了。

蒋小玉也麻溜的跟着沈母下地干活去了。

沈母有三亩田地要侍弄,打算全部种上寒瓜种子,这两日都在地里忙活,沈莺得空也跟着去地里帮忙的。

等蒋小峰睡下,沈糯站在院里看沈家的房屋。

其实沈家房屋也勉强够住,让蒋小峰跟沈焕住一个屋,小玉和她还有莺儿挤一挤,房间的通铺够大,她们三人都还挺瘦,够睡。

但沈糯还是有点别的想法,去年是手上的银子有限,所以只在院子右侧多盖了间药房,她现在手上银子还剩一百多两,想扒了左侧的院墙,多加盖几间屋子,再在后院给沈父盖一间私塾,和一排后罩房。

沈父现在教学生们读书的地儿,就是在后院随意搭建的一个木棚子,风吹日晒雨淋的,私塾盖起来,沈父和孩子们都能舒服点。

至于后罩房,平日可以用来放杂物,后面那一排还能用来养些家禽。

房子盖大点,大家住的也舒坦些。

她手上的银子差不多刚好够用。

晚上吃饭时,沈糯就把这想法同家人说了说。

沈母也有点心动,她现在能赚钱了,也希望家人过的舒服些。

沈家人一起商量了下,最后一致决定,明日就去里正那划地,请人开始动工加盖房子。

只要是村里的人,想划地盖房写份文书按下手印即成。

拿到文书,划了地,沈糯就开始请人动工。

她请的人多,一个月就把房屋私塾和后罩房盖好了。

木匠活也都是找的沈三叔。

这一个月,她把给沈家人的玉符都雕刻好了,不只是他们二房,大房和三房的亲人也都有。

现在沈糯会玄门道门的本事的事儿已经传得人尽皆知。

一开始镇上的居民还不敢肯定毕家母子的事儿是不是真跟沈糯有关,直到一个月前买下蒋小玉和蒋小峰时,沈糯露的那一手,所以人才真的知晓她有那本事。

所以沈家人拿到沈糯的给的玉符都特别珍稀,随身佩戴着。

还有剩余的玉石,沈糯没动,打算等师父那边聚气阵效果微弱下来后,这些玉石再给师父布个聚气阵。

而沈家的聚气阵,沈糯也无需改动。

虽然是在以前的沈家八个方位布置的聚气阵,但并不是只有方位内才能聚集生气,这些生气也会聚集在附近,所以阵法暂时不用动。

这一个月,沈糯给师父配的药也快差不多了,在等七日,药便能成。

这时候已经快四月底了,旁边的新房暂时还没住人。

虽说只是加盖的屋子,但也算新房,需要请亲人们暖房后再住进入。

加盖后的屋子,连院落都变大了。

院子里原先只种了两颗樱桃树还有墙角的一颗葡萄藤,看着特别空旷。

沈糯最近也没时间去买果苗回来种,去山上挖药时,见山上的金银花长的旺盛,顺便挖了两根回,栽种到新房那边的院墙脚下。

金银花这东西会爬墙,等以后半个院墙都能挂上,而且它不仅是花,还是一味药材,以后可以晒干了当花茶喝,能够清热解毒。

就这么几天时间,沈糯种在墙角的金银花就爬墙了,涨势旺盛,开始很多细小的花骨朵。

这一个月,沈家是都忙,沈母忙着照顾田地,小玉和小峰也都跟着去帮忙。

沈家有三亩良田,且分田地的时候运气好,三亩田地挨在一起。

沈糯前几日在镇上碰见块品质较差的玉石,就花了几两银子给买了回来,然后用这品质很一般的玉石块在沈家的田地里布了个聚气阵。

寒瓜这东西,虽叫寒瓜,却一点都不耐寒,遇霜就死。

边关是北地,哪怕现在四五月份都有些冷的。

所以必须先用聚气阵养着这三亩田地,才能种出好的寒瓜。

而且等以后聚气阵的威力弱下去,这块地却已经非常肥沃,哪怕不再使用聚气阵,也照样能把寒瓜种好。

村里人知道沈母要把家里三亩良田用来种寒挂,都还来劝沈母。

说寒瓜是南边种的果子,边关之地不好活。

但沈母不听,还说有阿糯,一定能种好。

大家也就由着沈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