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大会开完后,黄玲足不出户在家待了两天——反正厂里乱成一团,上不上班已经没人管了,向鹏飞不放心黄玲,力邀黄玲跟他一起出车,“大舅妈,我刚来苏州时,不开心的时候就坐钱叔叔的车,坐在车上,看看外面的景色,心情会好很多。”
周日,庄筱婷赶回家中,硬拉着黄玲上了向鹏飞的客车。
黄玲呆呆地看向车窗外,春光无限,天上的鸟儿自由地飞翔,田间的花儿自由地开,一切都那么的鲜活,一切都那么的快乐。
可棉纺厂为什么就活不下去了呢?
黄玲怎么也不明白,曾是全市、甚至全省轻工业骄傲的棉纺厂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呢?
尘封的记忆潮水般涌现,黄玲回想起她初中毕业进厂时,刚成立的棉纺厂正在进行手摇纱机改电动纱机的技术革新,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改良机器,工人们开展“巧姑娘”、“接纱能手”等劳动竞赛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全厂职工上下一心苦干,棉纺厂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优秀企业。随着厂房的扩建,厂里的职工越来越多,棉纺厂日新月异,车间日益扩大,生活区日益完善,食堂、澡堂、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
后来,她经同事介绍认识了附中的庄超英。
再后来,她陆续生下了一儿一女。
……
时光飞梭,她在棉纺厂这个“家”里走过了酸甜苦辣,走过了人生大半的征途。
改革开放后,棉纺厂紧跟政策,管理层展开了利改税、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方法,这些她不懂,可她知道,普通职工们也一直在努力自救,技术人员钻研新染料,车间里结对生产提高市场效率,销售科业务员四处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