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落柔眼眸低垂,“我宁愿他一直都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是用这样的方式将他唤回。那日马车上,我对孟跃庭所说都是肺腑之言,父亲在世时确然十分看重他,他天生就该在战场,还好,他清醒了过来,希望一切都不晚。”
“落柔,我会好好重用他,他同我之间没有国仇家恨。唯有你,许是他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既然他选择了远离都城,用行动去劝慰自己,我亦不会触碰他心中的伤口。放心吧,安心等我回来。”
李青奕轻轻拥住秦落柔。
三日后,李青奕带着几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到了北部边疆,孟耀辉让出将帅之位,众将士接受李青奕的检阅。
李青奕同孟跃庭心照不宣的谁也没有提起有关于秦落柔的任何事,如同两个刚认识的陌生人。
他也看见了死皮赖脸跟着孟跃庭的李梦菲,住在孟跃庭军帐一旁的大帐中,放下身段讨好,却都不见孟跃庭回应。
北部邻国土地贫瘠,以放牧为生,国土大部分都是戈壁,到了冬季,物资匮乏,时常进犯边关城镇,长远目的就是夺几座城池,改善本土情况,短期目的就是问他们要些物资。
年年,他们都会用马匹换一些粮食布匹,度过冬日。为边关百姓安宁,只要交换条件不过分,都会答应,可这些蛮夷不知足,得寸进尺,还要侵扰边关百姓,掠夺粮食。
他们善用马术,各个魁梧高大,身强体壮,有很多不怕死作战骁勇的将士,多少年来,两国互相掣肘,谁也从对方身上讨不到好处。
此次,两国已经达成了交换,但这些蛮夷鲜少遵守约定,依然年年进犯,他们想要更多的物资,我们想要边疆安宁。
两国羁绊已久,这么多年来,多是以本朝战胜为主,先有奉国公秦峰武,后有护国将军孟耀辉,他们屡败屡战也没讨到什么好处,但也总有让他们得意的时候,就是两年前因为奸细,延误了军机,奉国公不察,死在了他们手中。
从那之后,孟耀辉从较为安定的东边回撤,驻守这方最不安宁的北方。
蛮夷依旧讨不到好处,想故技重施,但有了前车之鉴,况且孟耀辉比秦峰武更小心谨慎,先后派去的奸细都被活活打死。
李青奕心中明白,父皇不大举进攻,一是怕其他邻国有机可趁,二是一旦战乱起,不止边关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全国征兵,耕地荒凉,人心不稳。三是,这片贫瘠的土地,确实入不了眼,抢来无用。所以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维持的。
好在屡屡交锋,大军都未攻进城来,也算是护得一方百姓安宁。
李青奕来的时候,已经同蛮夷交战过两场,那些蛮夷狡猾的很,一看打不过,就撤退,隔日再来,时常把本朝将士搞得人疲马乏,他们扬一扬马鞭,精神依旧。
李青奕不敢懈怠,又没有作战经验,虚心向孟耀辉和沈青讨教,两位老将军多以防守为主,保卫疆土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可是孟跃庭却不然,要主动进攻,他早就厌烦了这样你攻我守的格局,就应该像东边邻国进犯那样,夺下城池,割让土地,非得让侵犯者伤了根本三年五载休养生息不可。
孟耀辉叹口气,“跃庭呀,早就同你说过,那时我们敢如此进攻,是因为还有秦老将军和亲公子镇守,不怕别国趁乱来攻,如今何敢?”
李青奕却道:“孟少将军所言也不无道理,长期同他们周旋,时不时来侵扰,实在让人厌烦,若能擒拿主帅,伤其根本,将他们赶到荒漠以西,想来能安稳个五载。”
在军事上,有一说一,对事不对人,李青奕绝不会因为这个提议是孟跃庭所言,就反对,相反,他十分赞成。
孟跃庭有些惊讶,在此之前,他也认为李青奕也会反对。
李青奕又道:“孟将军,我且问你,东邻国已战败三载,休养生息如何了?何不趁着他们尚未恢复,不能对我朝构成威胁,先解决了北部蛮夷?再等几载,若两国同时进犯,又当如何?”
孟耀辉马上道:“殿下,这种可能非常小,不足为虑。若我们主动进攻,蛮夷勇猛,不论胜败,定然伤亡甚重,况且再向北都是戈壁,不似东邻国占领的意义。”
“孟老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可是将军有没有想过,我们侵占他们的戈壁没有意义,但是他们却对我们的城池垂涎已久,向往更好的环境,过上更富足的生活是人性使然,他们绝不可能罢休的。据我所知,蛮夷现在的君王性情平和,爱民如子,不喜征战,却已到风烛残年,即将继位的王子却争强好胜,他若登位,攻打进犯只会比这几年更甚,很有可能举全国之力来攻打,到了那时东邻国也已休养生息,难保不对我们再次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