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留下电话,留下了地址。
这篇稿子虽然带着广告的性质,但是因为其特殊性,所以也不能当一般的广告投放。苏青玉还是想尽量的能够上日报的正版里面,而不是最后面的广告页面。因为这会儿看广告的人也不多,除非有相关的需求。二来打广告也是要钱的,能省则省。
苏青玉为了不耽误时间,亲自送过来的,也是希望能够放一个好位置。
她虽然职位不高,可她好歹是京大前学生会主席,经常给这些报纸投稿的一些笔杆子,也有几个是京大文学系毕业的。苏青玉从牛芳他们这边打听了几个在湖云省的笔杆子,就联系上了。
所以人家给苏青玉开了个后门,可以亲自去投稿,还能和里面的编辑谈谈。
当然,能不能登上去,那就得看她的稿子写的好不好了。
要是写的不好,肯定是投不上的。和文学相关的事儿,他们可不能放水了,那是对文学的亵渎。
而且他们也不希望京大的学生会主席干出凭关系上报纸的这种事儿。
好在苏青玉也没那个打算,要不然她也不会花这么长时间写这个稿子了。
她虽然不是文学系的,可好歹也是写过很多稿子上报纸的。
就是这会儿,报社的人听说她是京大的那个苏青玉,都还记得当初她写的那篇国外的月亮的文章。
定稿的王主编也很亲和,“当初我可是对你那篇文章很是感触啊。从改开的政策出来之后,我就预感,未来国人的眼光会看向世界,到时候离开的人会很多,回来的人只怕不会多。”
苏青玉笑着道,“但是留下的人,更多。而且我相信,只要留下来的人做的好,回来的人会很多。”
王主编笑着点点头。“你现在思想上有点转变了。”
苏青玉有点不好意思,“当初多少有些年轻气盛了,后来想开了,觉得自己那时候可能多少有些没底气吧。太没信心了。其实只要有信心,管别人去留如何呢?”
王主编道,“也不能这么说,当初你宣扬的思想还是有用处的。好的思想也要宣扬嘛,哪怕起到一点教育作用,也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