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刚坐下没一会儿,就从外面进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站在门口,小小声道:“顾大人,今天御史据说又上了折子在弹劾您呢……陛下还是留中不发……”

“由他们去吧!”他抬眼看向了这人,又笑了笑,“你来得正好,这边有几个州官学的情况已经送到了,你来整理一下。”

这年轻人听着这话,便进到了屋子里面来帮他整理这些文书——他名于梨,也是科举出身,进翰林院也不过一年,还在熬资历,若不是顾兰之来了,他恐怕还接触不到这些实务,对于顾兰之在翰林院上下的一番改革,他是欢欣鼓舞的,和他一样刚进翰林院不久熬资历的年轻人也都是十分拥戴顾兰之的。

正因为拥戴,所以他们对另外那些人便格外不忿一些,对现在那些还在上折子的御史也是极为不满的。

于梨一边替顾兰之整理文书,一边又小心地看向了他,声音更小了一些:“顾大人,您是殿下的生父,怎么不干脆就和陛下说说,让那些御史们不要再这样了?都是无稽之谈,纯粹都是泼脏水,怎么能这么污蔑人的。”

顾兰之原本在检查已经整理过的文书,听着这话,好笑地看了于梨一眼,道:“你好生做事吧!这些事情你别管。”

于梨闷闷地“哦”了一声,又不甘心地看向了他:“不过顾大人你放心,我和我的同年们已经商量好了,我们已经准备上折子弹劾那些乱污蔑你的御史,我们虽然都是小官又没什么资格上朝,但是递折子还是可以的。”

“少给我惹事。”顾兰之摇了摇头,“陛下有陛下的打算,这未尝不是好事。”

于梨没听懂,一时间有些懵懂了:“这是什么好事啊?”

顾兰之摸了一下自己已经消肿了的脸颊,且不管赵如卿原意如何,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大约也真的是一件好事吧?

第103章 一〇三 只不过是一个漂亮的男人而已……

章德殿中, 赵如卿拿出了顾兰之那篇长长的奏折,让殿中诸人讨论。

并非常朝的时候,来章德殿议政的便就是赵如卿身边的近侍、宰相以及六部尚书这些重臣了。

如今的宰相康懋还是赵苍时候留下的老人, 在赵如卿登基之后, 康懋一心辅佐新帝, 忠心耿耿,但又不失原则,还能很好地帮忙赵如卿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 于是他便被赵如卿留任下来,到如今仍然是地位稳固的。

“这奏折中所写诸事说起来若是能办成,也都是利国利民之事,只是臣以为, 还是过于理想化了一些。”在看过了那奏折之后,康懋首先开口这样说道,“若要在一两年内办成是不行的, 这至少得是三五年起步才能看出初步的端倪和成效了。”

赵如卿点了点头,道:“朕便是想知道,若是三年为期,可看到多少成果?”

康懋想了一想, 道:“还得有司部门来探讨。”

赵如卿看了殿中诸臣子, 道:“现在六部尚书都在,不如便现在讨论了吧!”

一旁洛鼎和闵颐倒是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说话。

顾兰之那折子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会落到税赋之上,但税赋并非是轻易好动的。

赵苍当初定下的税赋,已经比前面的魏朝减少了许多,这几年下来, 还没发现这政策有什么缺漏和需要更改的地方,那么问题便来了,既然没有发现有什么要改的地方,凭什么去动它呢?就因为官学这一系列事情也许会产生一些支出,所以就急吼吼地先把赋税给动了?这是不合理的。

殿中大臣们交头接耳了一阵,最后是户部尚书宗葛先开了口。

户部掌管的便是全国上下所有的土地赋税户籍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宗葛也是最有资格来对这份奏折进行评价的。

他道:“顾大人的奏折中提到的这些事情,若是真的能一一落实下去,千秋万代将会受益无穷。只是改的确是可以改,却得需要拿出最具体的数字出来核算,如此才能评判是否需要动一动。比如想对豪族与世家多征税,历朝历代都是这么想的,但有一些朝代却因为征税太过于,导致豪族与世家联合起来反抗;有一些却太流于表面,导致最后的重担还是落在了百姓身上。所以最根本便是,能不能核算出一个最具体的数字呢?”顿了顿,他又看了赵如卿一眼,才继续说下去,“臣并非是觉得顾大人这奏折不对或者不好,仅仅只是……太过于理想化,是否能够最后再细致落实一下?又或者,是不是可以用某一州进行尝试可行?须知代朝之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处处风土人情皆有不同之处,谁也不能说南边的政策便适用于北边,东边的办法西边也能用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