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会议、表态、被盯上的哥特教区

以11-25为首的廷达罗斯军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将莫尔赶到绝处的。

他用自己的表态,先一步把最不该提前表态的星界军的路,给生生的走窄了。

所以莫尔起身前的小动作,在加尔文的眼中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哥特的本土势力,大概率在来之前也有自己的算盘。

他们的原计划里,应该是先将最不重要的帝国国教扔出来,当做第一次与泰拉交换的筹码。

而面对原体的压力,帝国国教只要不被触动核心利益,那作为“可持续性再生资源”,教区内的人口当然也可以随意的“奉献”。

而从事后的结果导向去分析,这场会议的座次排布,也侧面印证着这种情况。

莫尔的左侧上首,本该是帝国国教在这个教区的主教的坐席,但在大主教马修战死的背景下,他的坐席被依次向前递补。

此时坐在他左边上首的,正是哥特铸造世界的铸造总监。而他的下首位置,也“恰好”星系本身配属的帝国海军提督。

至于帝国在哥特星区的总督呢?加尔文不动声色的将视野微微横移。

在铸造将军(总监)的坐席对面,一个貌似憨厚的中年人,正穿着一身挂满了勋章的红色元帅军礼服,一脸尴尬的维持着自身微弱的存在感。

好吧……从勋略上看,这个星球总督的出身并不高,只是某个泰拉贵族的长子团的团长退役。

这种身份要是换了个星球,当然可以成为一个绝对强势的君主的基石。

但把他放在哥特这种四战之地,以他手里拥有的家族资源和那点退役下来的士兵,就只能给哥特这种老牌铸造世界当个人性的橡皮图章了。

唔……或者他活的足够长,那为了满足他背后的泰拉贵族的家族利益,一点无关紧要的行商浪人许可,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但现在的局面是,站在会议室外等待被处决的行商浪人里,也绝对是以他的这部分居多。)

能活到现在,只能说明他足够懂事。

而这个“足够懂事”放在加尔文眼里,就是不可能拉拢、也不值得拉拢的意思。

那么,有些问题就清楚了。

莫尔的座次,某种意义上就是他背后星界军的生态位的体现:

兵源征召、武器和后勤给养的配给;

军队的集训、集结,还有真正战役打响之后的投送和转移;

以及真正的战斗打响以后,作为星界军最昂贵的财富——装甲部队的维护,还有海航大队的防空力量。

这些对星界军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本该被他们自己牢牢把持,但因为帝国的种种特殊情况,却都掌握在他们以外的铸造世界和帝国海军的手里。

所以一场重大的军事会议上,星界军的代表明明作为战斗的主力、最终实现占领的执行者,甚至是牺牲人员最多的那一个。

却往往被这样、那样的理由牵制,而没有自己的意志,更无法在战后为自己的士兵们争取利益,也就能成为被理解的问题了。

他们从来未曾独立,又何谈更高的名利。

而其实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在具体的地方征兵事宜上,实际上掌握着信仰这种意识形态武器的的帝国国教,其代表并未能顺利到场。

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哥特教区的主教职位空缺,上一任的马修大主教死于艾达灵族的渗透。

此时的教区内务混乱,各个次级教区主教,乃至马修原本的助手们,都对主教的位置有着不加掩饰的野心。

他们或是教会中的某个流派的宗主,或是干脆就代表帝国海军、铸造世界等外部的势力。

但无论如何,当这场关于哥特教区唯一的冠冕的争夺。正到了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新鲜出炉的、能够统合意识并且拉拢战斗修女们活圣人,自然就成了各方都想要拿到手里的强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