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第 287 章

为了督促族中子弟进学,族学初开的头几年,入学条件十分简单,束脩意思一下便可,有的人家太穷,送几个鸡子过去,也能让家中孩子在族学中读上半年,好歹识上些字,不做睁眼瞎。

景年的爷爷陆满仓那会儿尚年轻,正是能干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和二子是双生,皆是九岁,三子七岁,正是适合开蒙读书的年纪。

这会儿送孩子去族学读书,跟捡便宜似的,陆刘氏是个精明的,二话不说,把三个儿子都送去了。

她想着,不管哪个儿子能学着识几个字,往后便是去县城饭店、茶馆里当个跑堂子的小二,也比在乡下种地强。

于是陆文元兄弟三个,便去了族学。

进学堂没多久,三兄弟便显出明显差别。

陆文元学得最不好,便是整个蒙学,他也是成绩最差的那批。

陆文仲贪玩爱玩,定不下心,在学堂呼朋唤友,字没认几个,异姓兄弟认了一堆。

反而是年纪最小的陆文达,好学爱学,也耐得下心。

学堂老师特意同陆满仓夫妻讲,说陆文达有天赋,继续读下去,或可有所成就。

在没见识的陆满仓夫妻眼中,学堂夫子,那就是顶顶有文化、有能耐的人物。

他说他们家三郎会有出息,那定然不会是假话。

陆文元三兄弟在学堂中读了半年书,差距越来越大。

夫子直言,让陆文元下半年不用来了,浪费彼此时间。

当然,劝退的不止陆文元一个,学堂成绩靠后的三分之一学生,都被劝退了。

陆氏族学是为了培养人才,不是真的那般好心,为族人幼童扫盲。

陆文仲在被劝退的边缘徘徊,后来也回了家,不再想读书的事,专心种田。

也就是那个时候,陆文元感受到了他和三弟在读书上的差距。

没去学堂之前,他是家中最能干的孩子,他力气大,干活利索,不管什么活,很快就能上手。

反而是三弟,文弱不堪用,力气小,地里的活儿干得也不好。

陆满仓夫妻原本还发愁,这个孩子往后可怎么办,这般无能,怕是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妻儿老小了。

谁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陆文达的天赋,竟在读书上。

因着幼时的这段经历,陆文元也断定了陆景堂会跟他一样,完全没有读书习字的天赋。

陆景堂的请求,被陆文元毫不犹豫否决了。

可陆杨氏和陆萍都支持陆景堂,她们乍听陆景堂说想读书,想去学堂,也十分诧异。

但她们都盼着陆景堂好,读书识字是件好事,陆景堂有这个愿望,她们都愿意为他争取一番。

陆萍反驳陆文元说:“二郎同大郎,都是阿爷的孙儿,如何就不同了?”

陆杨氏也说,她可以再多做一些绣活,晚上借着月光,可以打些络子,也能多卖些钱财,拿来给她二郎读书。

妻子女儿都这般说,陆文元便动摇了。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困难,陆景贤去学堂都折腾了那般久,更别说陆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