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伺候(一更)

晏伯明和晏仲启直到元宵隔日的天亮才被放回来,两人回到家里,热茶还没喝上一口,就察觉到家里气氛明显不对。

虽然此时天尚未彻亮,家里除了后院厨房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做早膳之外,前厅几乎无人活动,但置身这静默的宅院,他们就是下意识觉得,哪里不对。

晏久初端着热茶上来,给他们俩分别送上一盏。

“阿九?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晏伯明和晏仲启自认回到家中也并未发出太大的动静,见到向来嗜睡的女儿竟这般早起,不由惊了一惊。

“爹爹,二叔,你们被叫进宫这么久,究竟所为何事?”晏久初不急着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先问了他们。

晏伯明想了想,女儿如今已经在宫中读书了,朝堂之事,也没什么不好叫她知道的,相反,读书之人,更需要多知道些大是大非的道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非整日局限在宅院之中。

故而,他将手中的热茶放下,与晏久初道:“朝廷原本定好的,叫周家小将军领兵去西北开辟商路,可是北方有几个边陲小国,许是闻风听到了消息,妄图横加阻拦,抑或是想从中牟取利益,近来屡屡试探我大渊北境不止,还提前阻下了玉门关外原有的几条通商大道,想做土霸王。”

晏伯明和晏仲启这一对兄弟都是武将出身,常年征战沙场,经验丰富,尤其是晏伯明,大渊北境对他而言,简直像是家里的后花园。

周小将军毕竟还年轻,实力够经验却不足,再过几日便要出征,皇帝便特地在他临行前,叫了忠义侯兄弟俩去给他传传经验,说说北境那边的情况。

“说好了,叫周小将军先去开路,郑国公任监军御史,随军出行,我和你二叔暂留在京里,若有情况生变,再随时准备听候命令,过去接应。”

也就是说,万一周小将军不成,或是遇到什么麻烦,她爹可能就要挂帅出征。

“爹爹。”晏久初有些心疼,她爹一把年纪了,连第三代都已经快要出生了,却因为朝廷边境的情况一变,就不得不进宫彻夜长谈,随时做好出征的打算。

“傻姑娘,伤心什么,你瞧你爹爹我,像是怕要上战场的人吗?何况,周家那小将军可是有几分能耐,我看,都不一定用得到我和你二叔两个老家伙呢。”

晏伯明很是潇洒大气,“这西北商路一旦开出去,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为国为民的好事,阿九莫要慌张。再说,爹爹又不是那头一次上战场的愣头青,不必如此担心。”

“倒是,如今天色还早,你就起来了,可是家中发生了何事?”

“爹爹。”

晏伯明这一问迟早得来,晏久初对他的担忧尚未放下,又不得不提起那桩烦心事,只能低下头,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两个老家伙听了眉头直皱,突然反应过来,“坏了,今日就是十六,恭王府的人是不是天亮就要出城门了?”

是,却也不是。

恭王府的人自然想要出城门,可是京兆府不同意,临安王府也不会同意。

馥园就在永定河长街边上,附近牵连大片商贸街道,是多少京中百姓有空就会去玩的地方,放火烧园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昨日那场大伙,京兆府的人到现在都还在整理伤亡,探查原因,当时在园子里的百姓,远不止三五人,死的死,伤的伤,一笔笔一件件,都得好好清算。

还有付云归,说到底也是因为那场大火,才会有此一难,大长公主和临安王都势必不会放过纵火者。

所以四面城门,在昨日午后京兆尹上奏皇帝请求封锁之后,根本就没重新开过。

此事闹得大,亲人被烧的百姓们不畏严寒,连夜围在了京兆府大理寺门外,要求讨个公道,更有甚者,已经开始筹集万民书,势必要朝廷对此次大火给个交代,给个结果。

罪魁祸首,理应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