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加上忠王对郭夫人情深义重、立誓不娶的形象被人传颂,编成戏剧和话本子传唱京都,就连郭子衿的名字也成了忠王夫妻情深的佐证,所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京城里还有谁不知道嘉仪县主的。

所以冲着忠王府和嘉仪县主的身份位置,只要忠王送她参选,可以说十之八|九,太皇太后都会让她进宫。郭子衿美貌才学不用说,天子的妃嫔,从来不是只看美貌,前朝后宫,原本一体。

太皇太后的懿旨是五品以上官员之家,不论嫡庶,年十三到十七,每家可以送一女参选。郭子衿刚好过完十三岁生辰,又是家中独女,按规矩她必须要参选。

然而这种事,越是权贵高门越留有余地,不想进宫,上个容情的折子,托病或者找个借口就是了。

懿旨是下来了,可真到采选远没有那么快,礼部、户部要运作筹备,地方五品以上的大员也需要送女入京,这一来二去,真正入宫采选的时间,还要等几月后,秋收完了,才能操办殿选的事儿。

是以郭子衿也没那么着急做决定,这其实也不是她能决定的,要等忠王做主。

郭子衿深深明白父兄对她的打算,参不参选是一回事,父王和义兄对她的目标,一直都是皇后之位。

而参不参选,不过是意味着她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入宫罢了。

这要看,皇帝这次采选是纳妃还是立后。

立后是国之大事,惯常做法不会直接立后,即便立后的人选进了宫,也是先封妃,酝酿几年,有了根基或者诞下皇嗣才行。

郭子衿六岁才被接回府中跟父亲团聚,那时郭遇还是定北侯。郭子衿记得第一次见到侯爷爹爹,身材高大魁梧,满脸风霜,浑身尸山血海里带出来的杀气,六岁的郭子衿当场吓哭了。

六岁的郭子衿回到侯府,才渐渐听说自己的身世。郭遇常年征战,跟先夫人聚少离多。当年具体缘由似乎也没人说得清了,毕竟时隔多年,据说当年郭子衿出生时郭遇正在边关,赶上延始帝篡位,朝堂剧变,京中动荡不安,郭夫人离府住在城外如意小庄,并在庄子里生下了郭子衿。

之后郭夫人不知为何,忽然带着女儿离开了京城,离开了如意小庄,去向不明,竟病死在异地他乡,幼小的女儿下落不明。

郭遇回京后,煞费了不少工夫,整整找了一两年,才把郭子衿寻回来。

也因此,郭遇总觉得女儿幼年丧母,流落在外吃了许多的苦,竭力想要补偿她,即便早年在边关,也是锦衣玉食地娇养这么大。

新皇登基后,郭遇带着郭子衿回到京城,忠王独女的身份加上忠王府的显赫地位,忠王一介武夫又是出名的宠女儿,如今放眼整个京城,京中贵女们谁不得让她三分。

叶宅之中,何氏也听说了皇帝选秀的事情,忍不住心里七滋八味,各种念头翻涌。皇帝要选秀了,而皇帝,都不曾跟姑娘提起这事。

看样子,皇帝这是根本没打算让姑娘入宫啊。

平心而论,何氏其实并不觉得进宫有多么好。后宫哪是那么好呆的地方,吃人不吐骨头的去处,就叶初这么个与世无涉的心性,怕是骨头渣子都不剩。

如若这样,姑娘真该早做打算,借着陛下的势,早早地挑个世家公子、朝廷新贵的好夫婿,也不比进宫当妃子差。

何氏这个心思可不敢让别人知道,晚间回去偷偷跟叶福说。叶福埋怨她:“这也是你能操心的事?再说了,陛下年轻矜贵,龙章凤姿,是这天底下的第一人,姑娘跟着陛下有什么不好的。”

何氏说:“姑娘这样柔弱纯良的好性子,搁到后宫里能行吗?姑娘背后又没有父兄家世可以撑腰。君王恩深,可是男人薄幸,世宗皇帝跟先皇后倒是原配夫妻,感情甚笃呢,还不是被当初的楚贵妃弄得夫妻离心。可若是陛下正经下旨认姑娘当义妹,哪怕只是口头认了,给她指个家世好、相貌好的朝中勋贵嫁了,有陛下在呢,夫婿婆家也不敢欺负她。”

谢澹和叶初不是血缘兄妹,这一点,这宅子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叶初来历不明,当年谢澹把她安置在漉州,也只说是他亲手养大的妹妹,从来没提过她的身世。

叶福道:“你就别瞎寻思这么多了。姑娘今年才十三岁,陛下就算想让她进宫,也不必非得这次选秀进去。陛下对姑娘还不够好吗,按你说的,两人平日里十分亲昵,陛下对姑娘百般宠着,必然也会为姑娘打算的。”

何氏说:“你懂什么,这次是陛下登基后的头一次采选,又是五品以上的贵女,能一样吗?陛下若是只因为姑娘年纪小,进了宫让姑娘宫中待年就是了。这么把人藏在宅子里,每天来回,难不成是要养做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