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赵通译对欧罗巴尚有几分兴趣,经迪亚士解说之后,所有的兴趣顿时灰飞烟灭。
他这辈子都不想见识到如此的异域风情!
只可惜,想归想,当被“大公无私”的孟伯爷丢上远航的海船时,赵通译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趴在船舷上,遥望着远去的陆地,将泪水洒进海中。
抗议?根本没用。
愤怒的咆哮?有定国公在,赵通译还不想找死。
永乐三年五月,锦衣卫带着一封秘奏,从大宁飞驰南京。
不久,永乐帝不经内阁,直接下达中旨,许大宁制造火炮。
北京兵仗局总领太监白彦回接到天子密令,亲点十数名工匠,星夜前往大宁,进驻大宁杂造局,同定国公一同督造新式火炮。
大宁杂造局大使和副使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被召集的工匠熟手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兴宁伯明言,天子对新式火炮十分重视,谁敢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一家老小乃至于全族都要吃挂落。
因边军急需大量火雷,北京军器局正忙得不可开交,暂时无暇同兵仗局一争高下,只等火炮造出来再说。
与此同时,朱高煦借巡边之机造访大宁,目的只有一个,要刀。
大宁造出的长刀极其锋利,对战中,甚至能砍断鞑子手里的弯刀。
来大宁之前,朱高煦回了一趟宣府,和朱高燧商量一番,先后给在南京的老爹写了两封声情并茂的书信。朱棣的回信很快,朱高煦得了准信,立刻带人来了大宁。
有了老爹批准,言官想参他也找不着罪名。
离开驻地,老爹准的。
敲诈……不对,请兴宁伯帮忙,也是老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