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纸张,笔墨都无法统一,字迹就更不同了。
通常的栽赃一定是模仿那人的笔迹,以当事人的口吻给渝北通风报信,而后这“信”秘密流出,从而给写信的人定罪。
但是外人并不知晓,被渝北皇帝看过的每一封信,他都会做记号。
类似于已阅的记号。
如果密函上没有这样的记号,则说明这封所谓的通敌密函是假的,根本不是从宫里流出来的。
那人的记号是一枚印章。
印章上是用篆体写“歆”字。
那是她曾经的名字--“李歆”。
她被带入宫时就改了姓,承了皇家的“李”姓。
因为没有起小字,他叫她的时候,总会唤一声“歆歆”。
但左下角的“日”中没有一横,右上角的三撇少了中间那一撇。
所以仿制的人一旦错过了这些故意设计的地方,都会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