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别人高兴的时候,我却觉得无聊呢?
为什麽明明想要做的事,做了却会受批评呢?
为什麽欺骗,却可以获得奖励?
太多的疑问困扰著他,直到十四岁接触到心理学,他才渐渐找到了答案。
反社会人格,拥有这样性格的孩子无法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无法悔改,也不能克制情绪。他们不会有爱,不会恐惧,也不会接受教训,当他们因为使坏而挨了打,不是由此远离坏事,而是试图去除阻止他们做坏事的障碍。
他们是欲望的奴隶,不知悔改的罪犯。
从这方面来看,芮睿又觉得自己未必是反社会人格。他确实无法和别人感同身受,也非常不理解来自别人的痛苦,更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不会冒失而固执地去做别人认为坏的事情,他似乎无师自通地适应了这个社会的规则,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认为自己与反社会人格差距甚远。
但是,他心里清楚,适应,只是为了更好的利用。
芮睿不想做个罪犯。
罪犯有什麽意思?盲目地服从於欲望,一生只因为那麽两三次冲动的满足就身陷牢狱,从此与自由无缘,被世人憎恨。
他觉得那些连环杀手都弱爆了,愚蠢而冲动。他想要更长久的享受,持续地满足於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那就必须克制,学习并且利用规则的漏洞。尽管这种做法无法更快更强烈地得到快乐,但却可以更安全、更持续、更长久的享受,这不是更好吗?
重要的是,他还未能够找到能够真正满足自己的东西。他能把自己定位於人格障碍,这已经是件非常诡异的事了,就像一个酩酊大醉的人,却清楚地知道自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