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杨思觅把程锦手上的酒杯取走,自己拎着那两个空酒杯,“我听过汤文朝,他不支持死刑,但他更出名的是性格固执,他从不给一审法官面子,他觉得不对就会改判。”

“例如?”如果警方辛辛苦苦抓了罪犯来,又被他放走了,那不是很让人上火。

“早些年,汤文朝还是个基层法院的法官时,安全部有人落在他手里,费了很大劲才让他松手。他现在已经是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了,不过应该快退休了。你想知道他的事,可以让游铎和小安查给你。”

看来这位汤法官只是性格耿直些,似乎并没有其它问题,程锦想到另一件事,“当时落在他手里的人不是你吧?”杨思觅居然会去注意一个法官的升迁,这事本身就有点奇怪。

杨思觅的眼神飘向走廊顶部的藤蔓。

“……你当时做了什么?”

杨思觅停下来看了一会程锦,他认为程锦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但想了想他还是道:“当时我在执行一个任务,追踪两个逃犯——生死不论。但这边到处都是山,我追了他们很久,后来我做了一个陷阱,那两人落入了陷阱,然后就惊动了当地村民,他们有几百人,都来追我,我就跟着他们去公安局了……”

程锦开始还认真听着,听到后来,他想象了一下:满山遍野的老少村民扛着锄头把杨思觅给围上了,程锦笑得停不下来,“……后来怎么会上法庭的?”从立案到审理案件,一般得三个多月。

杨思觅道:“安全部的人效率太低了。”当时他进安全部还不久,很讨厌身上有个追踪器,随手弄坏了扔了,所以到后来根本没人知道他在那个小地方,等找到他时已经是一周后了,当地的执法部门不愿意放人,案子当时根本还没到进行到法院审理的那一步,但当时的法院院长汤文朝也跳进了这浑水里折腾了好一会,他坚持不懈地对杨思觅进行了各种思想教育,这让杨思觅意识到那些心理学课程还需要他去更深入的进行研究,回京后他很认真地读了段时间书。

程锦还真以为杨思觅在某个简陋的拘留所被关了三个月,他心疼了,把杨思觅拉近了搂住,杨思觅弯了弯嘴角,靠在程锦颈侧。

不远处有人走近,是刚才在那边说话的那群人,现在也走到这边来了,路过时他们中有人有意无意地看向程锦和杨思觅,有人看见了杨思觅的眼睛,惊惶地低下了头没敢再看,走远后杨思觅听到他问他的同伴:“你刚才有没有看到那人的眼睛在发光?吓死我了……”“我没看,非礼勿视啊。发光?是荧光隐形眼镜?”

杨思觅问程锦:“我的眼睛很吓人?”

程锦的听力没好到能听到远处的人的低语声,他笑着把杨思觅拉低了,亲了亲他的眼睛,“不会,很漂亮。”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戴维,她是个坏人,是个连环杀手类型的人,她和杨思觅的区别是,相同的人走了不同的路。

★关于戴维和步欢,他们之间有很多问题,抛开戴维的过去,他们之间主要的问题是不信任,步欢永远不会信任戴维,他会把戴维的每一步行动都告诉程锦,即使戴维是杨思觅的朋友(杨思觅只是特案组其他人的同事,他们真正信任的还是只有程锦。)确实更可能是步欢利用戴维,在戴维和其它事之间选择,他选的不一定是戴维。我也说过只能保证主角一对的啊。(关于戴维,铃华的留言也都说到了。)

★关于三观问题,本文三观主流,_故事结局不够美好与三观无关(这是人间,不是天堂),另外主角是程锦么,他是会祈祷世界和平的人(这个是开玩笑的啊~)

&iddot;程锦是肯定站在法律一边的,但有时他会想在法律和人情中寻找一个平衡,这是他会留在安全部的原因之一,他能做些什么——就算结果并不算好,但至少他不是只能无力旁观。

&iddot;杨思觅同学,不说了,(┬_┬)他真的不在意这些。

&iddot;叶莱,小安,游铎,是好孩子,也不说了。

&iddot;韩彬和步欢,比起法律的制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只要坏人得到报应就行,是不是由法律做出了这个判决并不重要(──|||他们比较像绝对正义。

★关于故事里的世界,特殊案件、特殊部门、一些特殊的人群,所以有些故事的结局是不尽如人意,总有无辜的人在死去,总有坏人在逃脱,但故事仍在继续,而且因为这是故事,虽然已经逝去的无法挽回,但还活着的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