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宦臣记 篆文 942 字 7个月前

演奏完毕,自陛下起至殿中贵妇皆拍掌赞叹,陛下一壁颌首一壁颇有深意的看着太子,又淡淡的扫了几眼绛雪。

然而此时颇受瞩目的两个当事人,却浑然不理周遭的纷繁热闹,只是全心全意的在彼此凝望,仿佛于他们而言,适才不过只是完成了日常的一曲演奏,而此中真意并不足为外人道,众人的激赏也不足以扰乱他们互解相通的心意。

夏至宴过后,陛下曾于私下向我探问是否知晓绛雪其人,对她可有了解,言语中已暗含了些忧思顾虑,我不过向她轻描淡写的陈述绛雪极为普通的家世,以及从太子六岁时就在他身边服侍的事实,当然亦从未向她提及我那日所见所闻,只希望她能悄然淡忘此女,让他们二人能平静的享受少年岁月。

一日,我去承明殿中寻她,却发现她召来了太子殿中的内侍总管连海询问太子日常起居都由哪些个宫人照料,太子又和谁比较亲厚等问题。

连海久居深宫,早知其意,便回道,“殿下身边服侍的侍女一共是十六个,日常负责殿下起居饮食的有四个,那日陛下见到的绛雪亦是其中之一。她是应天府选派上来的,父亲是个小参将。陛下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她今年多大了?平日里经常和蕴宪一起演习音律么?”

连海道,“殿下除却音律并无其他特别嗜好,每每又嫌教坊司的乐伎弹奏的太过肃穆寡淡,所以闲暇时会教习宫中几个近身服侍的女官演奏乐器。其中这绛雪最是聪明伶俐,善解殿下心意,殿下确是也格外的喜欢和她一起弹奏讨论。”

她眉头一紧,“寡淡肃穆?他便是这么评价教坊司的?”她轻哼了一声,未再置评。

连海告退后,她犹自不悦,责问我说,“你是怎么看着蕴宪的?他平常都读些什么诗词闲赋,竟这么不庄重。当着那么多朝中大员亲贵的夫人面前,和一个小宫女琴箫和鸣,摆出一副两情相悦的小儿女之态,成什么样子?”

我只装不在意她薄露的怒意,欠身笑道,“臣并未觉有何不妥,殿下喜好的是天然质朴,感情自然流露的弹奏乐曲之法,比之教坊司的匠器,自然是和他一起长大的侍女更能理解他,也能演绎出符合他心意的曲子。”我微一顿,又劝道,“殿下未必不懂庄重乃是天家仪范,但毕竟年纪尚小,不能强自压制天性来约束自己。陛下需要给他一些时间。而且臣以为,太子与这名叫绛雪的宫女也可算做青梅竹马,感情发乎情止乎礼,不失天然真挚。陛下实不必过分担忧。”

“发乎情止乎礼?”她疑问道,“你又怎么知道?即便蕴宪懂规矩,难保那个绛雪起什么歪念头。哼,搭上未来的皇帝,她可好儿多着呢。”

我一滞,不知该如何应答,我的确不能保证绛雪一定会懂事知礼,何况这种事,我以为,一向都是位高者享有主动权,似绛雪那般位置的人亦只能被动听命而已。

“你哪儿会懂那些人的心思。”她见我不说话,放缓了语调转而安慰道,“若是个个都像你这样,我倒省心了呢。”

我没再说什么,心里有一丝阴霾一闪而过,只有暗自希望事情不要向她想象的那般发展。

雏燕在承明殿的斗彩飞檐上经历几起几落,渐渐成年了,殿前那棵梧桐树已被它筑了巢,太液池中的芙蕖开了又败,雨打残荷的声音年年都会在秋凉时分如约而至,林花谢了春红,流光总是匆匆。

天授十三年,我二十九岁,在这座禁城已度过了十七载光阴,我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大约还会有下一个十七年和再下一个十七年罢。

太阳移至中天,南书房内的汉白玉地砖上被镀上了一层淡金色,然而我却没有留意到,只是如往常一样在书架上查找古籍,然后再继续修缮历代的史书。

还是阿升匆匆跑进来提醒我,“大人怎么还在这儿,也不看看都什么时辰了,陛下那头已摆好午膳了,擎等着您呢。”

我这才抬首注目殿外,却是正午时分了,连忙起身和他一道赶去西暖阁。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陛下已习惯要和我一起用一日三顿的御膳,除却傍晚时分定要我去暖阁中陪她直到将她送回寝殿,其余的时间她准许我在南书房做些修史和编纂的工作。但我却是常常忘记时间,已至于不止一次要她在用膳之时等待我。

“今儿又看什么了,这么入迷?”她一脸挪喻,又转顾阿升,警告道,“阿升记好了,下次他再忘了时辰,朕就罚你的俸。看他还敢忘记和朕用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