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拧着眉毛,犹有不甘,“那这些人也太……太不会花钱了吧。您说他们做点什么风雅的事不行,这么……这么直白浅薄的散钱,简直是bào殄天物,不知何谓享乐。”
说完转头看看容与,好奇道,“要是大人您有好多好多钱,您会怎么花这些钱呢?”
闻言容与怔住了,有点不知如何作答,这个问题显然也从未设想过。林升见他发愣,抢着道,“您就没有什么想要拥有的东西,怕是钱也花不出去的。可是您明明也有自己的偏好呀?”
容与莞尔,负手悠悠道,“我倒是有好多喜欢的东西,只是有些呢,便没想过拥有。如果真有很多钱,大概我会建一个藏书楼,收藏古书之余,还可以典藏方志、政书、科举录、当今诗文。以供后世翻阅留存,也可以让后人知晓,我们这个时代,曾出过哪些风流俊彦人物。”
一语罢,忽听路边有人一壁走,一壁呼朋引伴的叫道,“慎斋先生今日在维扬书院讲实学,快着些,去晚了,可又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
第75章 舌战
维扬书院地处扬州城西,原是升平朝一位致仕的礼部尚书,在早些年创办的讲学所。
而人们口中的慎斋先生,则是升平朝吏部文选司郎中成若愚,其人是升平八年的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外放,升平二十二年被推举出任内阁大学士,但终因立嗣一事触怒先帝,被削籍革职。
据闻他归家之后,一直在吴中一代讲学,所讲之内容多为针砭时事,讽议朝政,因此在民间颇有声望,世人皆以其号,尊称他为慎斋先生。
林升见众人成群结伴往书院方向赶,也饶有兴趣的问,“大人,什么是实学?”
容与道,“所谓实学,顾名思义就是实体达用,国朝的实学主张经世,认为学问必是要有益于国事,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样啊,又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文人搞出来的玩意儿。”林升索然无趣的叹了叹,忽然想到什么,扭头问,“您该不会是也想去听听吧?”
容与眨眨眼,一笑道,“既来之则安之嘛。”
林升哀叹一声,做一副早已猜到的表qg,再望向他时,顽皮的冲他做了鬼脸。两人相视而笑,翻身上马向维扬书院而去。
虽然一路之上,耳闻了不少成若愚讲学时的盛况,然而到了维扬书院,容与才明白在路边听到的那句,“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当真不是虚言。
围坐和站立的人早就把书院挤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倚站了不少人,一眼望过去,来听讲学的,不仅有文士秀才,还有老者稚童,更不乏贩夫走卒,足见成若愚在民间已颇具影响力。
成若愚这年五十四岁,虬须长髯,儒雅之中透出一股威仪,通身服饰清净朴素,仪态端方恭肃。他今日讲的是《孟子》开篇——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见孟子曰,不远千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jiāo征利,而国危矣。”
他稍作停顿后道,“此开篇,看似在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几千年日月盈亏,世人最重者,仍脱不了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为利,盖为其生计;官员趋利,则为其贪渎;若一国之君言必称利,则国将危矣。而今朝廷派内宦四下征收商税、矿税,便是明目张胆的逐利之举。商税非困商,实困民也。商贵买绝不贱卖,民间物物皆贵,皆由于商算税钱之故。”
此言一出,底下闻者大多有所感,有人立时大声附和他的言论,有人jiāo头接耳态度模糊,也有人摇头反问,“先生这么说,就是反对朝廷的征税之举了?”
成若愚慨然回复,“君主逐利而罔顾民生,此恶政人人皆可反对。”
有人应声劝阻,“先生讲经义就罢了,何苦言必论及时政,若被有心的人听去,怕是对先生不利,先生还是专注讲书也就是了。”
成若愚抚须摆首,态度从容,“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林升听见这句,轻轻拽了拽容与的袖子,“大人,他这话什么意思?”
容与想了想,告诉他,“他是说,倘若为官时,志向不在于辅佐君主;为封疆大吏时,志向不在于造福百姓;住在水边林下做一个退隐之人,又不关注世qg风俗的道德取向。这样的人,君子是不会屑于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