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这些不满慢慢堆积,直到作品真正被呈现出来的时候达到顶峰。

倒不是沈然演的多么的不好,而是没有演成冯意他们心中幻想出来的样子,因自己是孤儿,他们的侧重点在角色的孤儿这一身份上,看的角度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成了那一部分对于沈然诠释出的角色极度厌恶的那一部分观众。

可他们忘记了,在没有娱乐的少时阶段,那些书,正是沈然这个资助人带来的,为了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业余爱好,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存,特意资助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书架上的书,大多都是沈然买回来的。

何其可笑又何其讽刺,带来温暖帮助着你的人,比不过一个还是他带来的让你神化了的纸片人。

作者写出创造这个任务的初衷,又何尝是让他们将这个人物维护到这个程度,谁都可以幻想书中人物的样子,这是每个读者的权利,可哪个作者会愿意让他们将对书中角色的爱变态到连出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都容不下的地步。

最惨的是,沈然被厌恶还不是因为演技差的原因,仅仅是对角色诠释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

有喜欢的人,就不可避免有不喜欢的人,不喜欢不去看就是,却将那份怒火发写道无辜的演员身上,更极端的,是在网上诅咒沈然去死的,还有人将这份诅咒付诸了行动,号称为他们心中的“神”复仇。

第77章

以想退一部分大学资助费用的理由, 冯意几人将沈然约出来商谈, 沈然对于资助着长大的孩子总是少些防备的, 他以为是外界的情况造成了少年们的不安, 想要省出些费用,担心他们想多, 没有防备的出来赴了约。

一去再也没有回去,沈然先是失踪,然后是在警察的追查下找到尸体,沈然的死, 因为他的身份在网上曝光,就这样被一直关注着沈先生的原身看到了。

大学报道时间在即, 原身却是没有心思再去了,抚摸着手里的卡, 那是沈先生特意给他们这一批上大学的孤儿办的,里面不仅有学费住宿费, 还留了半年的生活费。

泪水沾湿了银行卡, 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或许是错误的,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去调查沈先生的死因。

其实人虽然是冯意他们预谋杀死,却不是他们亲自动手杀的, 他们找到了与他们同样极端的书粉, 策划了一场谋杀。

由他们将人约出来,冯意当天不知浇了多少冷水,才造成生病无法赴约的假象, 同他在一起的另外几人,也可以是当做担心冯意的病症将其送到医院,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就这样诞生了。

再由与沈然没有半点关系的人动手,想要查出真相就变得异常困难。

最艰难的是,沈然是在失踪超过一天之后才被经纪人发现报警的,在警察找到尸体之前,凶手处理了多少痕迹先不说,偏偏还下了一场雨,就是这场雨,让冯意他们认定是连天都在帮他们,心中的那点子愧疚更是消失的一干二净,在面对警察的时候表现的没有一丝不安,让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原身曾与冯意他们几人一起在福利院长大,还住过同一个宿舍,他知道这几人对于一维的痴迷,在得知沈叔叔遇难前的最后一个电话是冯意打的时候,怀疑的种子就种下了。

大学资助事宜已经安排妥当,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全部放在了以他们的身份证办的银行卡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冯意为什么还会约沈叔叔见面。

至于他们说的那个想退一部分钱的理由,原身根本不相信,不是他将人往坏处想,相处这个多年他当然了解冯意几人,他们只可能觉得钱不够花,哪会觉得钱多还给沈叔叔一部分。

大学开学,冯意几人带着沈然给的钱去了各自的大学,不在同一个城市,原身又找不到证据,连日的追查让他越发焦灼,终于忍不住试探冯意几人。

接到消息的冯意几人忐忑难安,在没有人将怀疑放在他们身上时,他们还能镇定自若的说着提前编织的假话,当一起长大的孤儿院好友笃定的说他们害死了沈然的时候,才成年没多久心理素质不佳的冯意几人慌了。

匆忙请假回来的几人聚在一起,慌张之下反而被原身撞上,这副明显做贼心虚的样子,让原身肯定了他的猜想,才有了那番歇斯底里的质问。

“又不是我们杀的,那天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的监控,都是我们的不在场证明,沈叔叔的死与我们无关。”这是冯意说的,轻描淡写的将责任推了出去。

原身又怎么会相信,没有关系紧张什么。

“不是你们杀害的,不代表你们没有参与。”原身狠狠地盯着冯意,逼问着真相,他其实想到了的,不在场证明既然那么完美,那只能是从犯,不过是太恨,问了一个根本得不到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