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太学府的学生们已经有人主张换掉曾文涉,曾文涉如何不急,就怕民怨沸腾,正元帝为了平熄众怒,当真把他从宰相的位子上撸下去。
他越是着急,就越是想找出袁礼贤的罪证来,闹了两三个月,抓了这许多官员,却没查抄出这些银子来,他也根本查不出来,这一批银子都在国库之中。
病急乱投医,正元帝越是模棱两可,曾文涉就越是以为自己得到了默许,眼见这团火烧无可烧了,便把火引到卫家身上去,卫平就在清江,他与厉振南必也有牵扯。
江宁王终于抵不住世家老臣的压力,把厉振南身上的爵位削去,又把他从外围调回杭州去,正元帝等此刻已经等了许多年,花费的功夫怎么能被曾文涉毁去。
到得此时,御案前弹劾曾文涉的帖子越来越多,在宫门外纠集的太学生也越来越多,正元帝在正月开印头一件事,便是罢相,斥责曾文涉办事不力,罚他在家思过,却不曾给出期限,也许再也不会用他。
曾文涉如遭雷击,秦昱更是大惊失色,最后正元帝定了袁礼贤一个不大不小的罪名,也不说那本帐册是真是假,袁礼贤虽不能以宰相尊荣下葬,却保留下了《功臣录》中头一名的位置。
袁家二子糊里糊涂的进了大理寺,关上小半年,又糊里糊涂的被放了出来,归还家产,也不曾收回爵位,照旧可以让袁慕之继承。
正元帝连消带打,一箭三雕,甩出一张网,网住了袁礼贤、曾文涉和厉振南,清明才过便下旨意,着晋王进京岁贡。
第278章 喜事
这一年来京城之中风云变幻, 先是袁礼贤因病去世, 跟着是他二十多年来的清白名声被毁, 宰相通敌一案闹得沸反盈天,虽然正元帝最后放过了袁家人, 可却没放过袁礼贤,给他定的罪名是与大夏朝官“暧昧不清”。
袁礼贤人都死了, 自然无法为自己辩驳, 也无法质问正元帝为何把这一盆污水泼在他身上,正元帝折掉一个他本就已经不愿意再忍耐的宰相, 把大夏勇将厉振南拉下马来。
厉振南镇守大夏边防,当真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秦昭当年能从他手里拿下郢城,实属侥幸, 天时地利人和,少了一样都没有这样的运气。
据说这一战被厉振南深以为耻,对他来说秦昭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将,他一老将, 竟在毛头小子手里吃了亏,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
若是厉振南在大夏建兴帝一朝当武将,必是开疆辟土的开国功臣,可他空有一身报国志,偏偏遇上的是大夏末帝,若不是大夏叛乱四起, 厉振南这辈子都只能在军营里当他的十夫长,因为没钱没关系,怎么都爬不上去。
偏偏老天给了他这一次机会,他上征杀敌最勇猛,拿人头攒军功,升着升着,就升到将军,又护送江宁王避祸吴地有功,据说江宁王当年还给了他一道密旨,若是末帝带着沈青丝南下逃亡,让厉振南杀了末帝,送沈青丝进宫。
厉振南接了旨意,等于多了一份拥立之功,此后十来年中稳稳当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他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从十夫长升到大元帅就好过起来,朝上的明枪暗箭依旧不少,而江宁王对他的信任和宠爱被这一次次的弹劾都给消耗尽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大业宰相袁礼贤通敌卖国,江宁王深知正元帝是如何发迹的,若无袁礼贤的辅佐,他至多占下三五个州,又是一个李从仪罢了。
可得了袁礼贤,秦正业便如虎添翼,他能把大夏赶到吴地偏安,一半都是袁礼贤的功劳,连这样的老臣都能彻查,若没有实据,如何服众。
袁礼贤那本帐册在大理寺中存档保管,大理寺守备森严却依旧流传出去,在正元帝的默许下,复本送到了江宁王御案前。
厉振南因此被罢免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圣使一至,就地罢官,戴上锁枷押回京城受审,年后这几个月里,厉振南的儿子女婿也一并下狱,陈家又从厉家手里拿下了运河上往来的走私生意。
两边朝堂各自博弈,信报一封接着一封的传到晋王府,变化之快,卫善都不曾想到,她知道正元帝这回不会饶过袁礼贤,可怎么也没想到他连死后的清名都不给他留下,分明远不到这地步。
从此之后,就算再有人为袁礼贤著书立传,把他这二十五年来的功绩传扬于世,也不得不在最后把他身后这些事写上去,袁礼贤再不是一块无暇白玉,反而徒曾叹息。
君臣一场,正元帝竟能狠心如此,卫善接过秦昭手中的信,她知道秦昭一直与师朗通信,对袁含之有保全之意,上一回就是他立主袁相清白,得到士林赞誉,这一回虽也跟着上书,却不及上辈子那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