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不解:“可是袁崇焕已经先行,我们再去, 不就是要跟他硬碰硬吗?等他守了蓟州城,我们再去城外攻打,那可就变成一块硬骨头了!”
皇太极哈哈大笑:“且看我怎么戏耍袁家小儿!”
十一月初九,袁崇焕率领大军到了蓟州顺天府。
袁崇焕站在顺天府城门楼上,满意的看着大明士兵纷纷进驻、修建防卫,心里志满意得。这蓟州城若是守得好,可谓不愁金兵了,他左右都布好了阵,只待金兵踏进了蓟州的地界,他定能打得金兵屁滚尿流,想到自己之前的失误让皇太极一步步进入大明疆域,他心里一阵阵痛恨,又想到皇上力排众议相信自己,他又觉得斗志满满:定要奋力堵截!竭尽全力也不能让金兵跨越蓟州一步!!!
蓟州西边的玉米地里,后金大军浩浩荡荡而过,皇太极在马背上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哈!袁家小儿!蠢笨至极!饶你在蓟州布下天罗地网,我偏偏不往蓟州去!”
袁崇焕得知消息后,吐了几口血……蓟州,离通州可就只剩140里。
他咬咬牙,看了看篮筐里的西红柿,做出了又一个命令:“去河西务堵截。”
呵呵,要说幸运的后金总有类似的幸运,皇太极又又又识破了袁崇焕的计谋,绕过了河西务,直奔北京城!
消息传到北京,别说大臣们了,连朱烟寒都急了,这是为何?这架势,倒真像诸位大臣所说,是故意跟在后金大军屁股后面捡现成的儿?还是爱惜自己的力量不愿意与后金硬碰硬?要知道不管是哪种,都不是一个忠臣所为。历史上袁崇焕也确实因为这个原因被崇祯帝一怒之下问斩。
朱烟寒叹口气,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袁崇焕确实是个善于守城的将领,这点不能质疑,这倒是朱烟寒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他误以为袁崇焕是个大将,但其实袁崇焕守城能,野战也许真没有后金和草原上来的骑兵们机动灵活。
再者,从前线一一溃败的战报可以得知皇太极蛰伏在辽东的这几年并非一事无成,他肯定大量翻阅了大明的邸报,并且能够从这些邸报中提炼出海量的情报。至于大明上下将兵就更不用提了,一路上投降的投降,被收买的被收买,真是无兵可用。
要惩罚袁崇焕什么?惜兵惜力吗?后金和草原上的队伍号称十万雄兵,他自己领着三四万袁家军,真要在野地打遭遇战,那可真是不够吃的,所以他一心想找个城池守起来的思路也不能说是错。
朱烟寒在朝堂上叹口气:“吩咐下去,将那些诋毁袁大将军的折子都送去御膳房吧。天冷了,吃顿柴火饭正好。”
太监们面面相觑,有个胆子大的颤声问:“皇上,这后金蛮子可是分分钟要来北京城了……”
朱烟寒笑一笑:“吃完了好干活。”
就着皇后腌制的咸菜吃完了小火慢炖的柴火饭,朱烟寒打了个饱嗝,下令下去:“前来勤王的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命令袁崇焕原地不动驻守蓟州。”
有稍微懂些眉目的大臣就发愁了,这四个地方将个京城围得密不透风,周边圈严实了,那位于这个包围圈正中央的京城怎么办?
金人见周围各城都驻守的严严实实,肯定柿子要挑软的捏,直奔京城呀,那岂不是……
好些个大臣都在家里一拍大腿:京城危矣!
于是就有些心思活络的,收拾了家中细软,命令家丁家卫护送着家中老小出了京城或是去投奔那密云、顺义、三河、蓟州等四座城,或是直接出京外南边去。这不是扯吗?朱烟寒真是无语了,外面驻守着金人,这出去还能有不抢的?于是他下令禁止出城,然而还是有很多大臣用各种法子出了城。
果不其然,皇太极就盯着这些人呢,他们一出城,便有蒙古骑兵直接过来,骑马奔袭冲散了队伍,然后劫走人马银两,整个队伍都被打劫了,哀嚎遍野,死伤无数。
金人也不挑,将剩下的人都聚集一起,若是青壮年家丁便杀死,若是官兵眷属便派人暗中联系大臣,商议条件。
于是没多久朝堂上又有不少大臣要参奏,有的谏言袁崇焕此人当杀,有的上奏满桂欺男霸女自身不修,有的侯世禄纵容手下士兵在三河烧杀劫掠,当然尤世威也逃不了,此人治军甚严,自身又洁身自好,上下都找不出来一个污点,于是就有人参奏他驻兵不来,等待坐收渔翁之利,居心叵测!
朱烟寒看了一眼奏章就扔下了,命令小太监分门别类分好,然后伸了伸懒腰:“走!现在去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