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是经历过五六十年代饥荒的人,所以她很小气,习惯囤积东西,舍不得花用。
顾知朝能够理解她,但是这个习惯还是得改。
可以在家里囤点物资保障不时之需,但是前提是家里人不饿肚子。
家里明明有粮食,但是全家都饿的营养不良,家里明明有布匹,但是全家却没有新衣服穿,任凭布匹压箱底放到陈旧……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说服李桂英也不难。
大家都要读书,要是没吃饱,没力气念书,最后没有一个好结果,那之前那些投入岂不是全部都打水漂了。
顾知朝的投入太大,顾家全家的投入太大,沉没成本对于李桂英而言太高了。
所以李桂英即便舍不得,也还是会强忍着心痛,每天煮够饭食,也舍得放油水和肉了,顾家众人至少能够吃饱饭了。
顾知朝买回来的那些改变生活品质的日用品,比如牙膏洗发粉,李桂英也拿出来给大家使用,压在箱底的布匹也舍得给大家拿出来做衣服。
顾家人的面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顾家众人已经享受到了更好的条件生活,让他们再回到以前,那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而想要真正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那就必须要读书走出农村,去县城工作。
顾知朝在众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大家心中的渴望则是这颗种子最好的养分。
除此之外,顾知朝也安排妥当了大家读书的事宜,他带着要大家去了各个学校一趟,谈好了入学事宜,只等学校开学,他们就能去学校读书了。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