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这半个月当中,村里大喇叭一连喊了好几天,到处宣传,镇上的农贸市场恢复了,每逢农历的二、七逢集,号召村民们都去赶集。
算算这集市停了不少年了吧,破天荒头一遭哎,姜雅兴致勃勃跑去赶了个集。还别说,集市上人还真多,乡间老百姓也没别的热闹凑,能来的都来了。
集市除了规定粮棉油不能上市,其他的品类农民们可以调剂余缺,第一个集市是八月初二,公社还请了文化队来宣传演出,姜雅特意跑去凑热闹了,集市不大,就在公社一条街两边,主要就是卖些青菜、鸡蛋、鸡鸭鱼虾之类的东西。
姜雅转了一圈,买了些零嘴回来,当地出产的毛桃、枣子还有几个石榴,又买了三只小母鸡,琢磨着三只鸡下蛋,加上平常她从宋士侠那儿“代卖”弄来的鸡蛋,够她和贺成吃的了,每天还能保证姜丰收一个鸡蛋。
贺成回来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二,正好赶上逢集,所以他一下车,便看见好多人啊,特别热闹。
果然开始逢集了。贺成懊恼了一下,要过节了,他还特意从县城买了一大包过节的东西背回来,早知道可以赶集,就不用背那么远挨累了。
家里已经开始秋收,挺忙的,姜雅这次就没去永城接他,贺成背着一大包从县城买的东西,月饼、苹果和香蕉,还有饼干和白酒、白糖,下了车在路口刚站了几分钟,就有小岭村的村民赶着毛驴车过来。
“大成,回来啦?”
“回来了,叔,你赶集呢?”
“赶集呢,你上来,正好把你稍回家。”
如今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他认识了得力的贵人朋友,让他在永城当临时工,一个月能挣二十四块钱呢,并且听说他在城里有门路,比如给他小舅子弄到了一块最时髦的电子表,这便让村里人对他的态度正经了许多,也热情了许多,再没人敢拿他当“贺大傻”了。
贺成回到家中,一家子都在忙,秋收已经开始了,收花生、收黄豆,再接下来就是玉米和红薯。贺成洗澡收拾一下,就跑去跟姜老大他们帮忙。
随着他一次次出远门,家里人如今也习惯了,倒是村里好多人瞧见贺成,会跑来打听新鲜事,居然还有想让他给“托关系”弄点儿什么紧俏物资的,比如姜四叔的小舅子要结婚,姜四叔特意跑来跟贺成聊几句,问他有没有后门关系,能帮他小舅子买个缝纫机。
贺成忙说:“四叔,你看我自己还没买上呢,丰产订婚女方要缝纫机,我们有票也不成,还得在县城的商场排队等着。”
姜四叔说:“那你那个朋友,还能不能弄到电子表,没有缝纫机,有个电子表也行啊,托你的面子能给便宜些。”
贺成摇头说没有:“四叔你不知道,我跟人家也不是什么至近的关系,能弄到丰产那块表,就是人家给足我面子了,哪有那么多。”
姜四叔怏怏离开了。贺成不禁跟姜雅笑道:“怎么我半个月没回来,就有人找我托关系走后门了。”
姜老大在旁边说:“你四叔也不是旁人,是你们亲堂叔,你要是有法子那就帮帮他,实在没法子,那你跟他好好解释清楚,不是你不帮,免得他误会你。”
贺成点头表示受教,跟姜雅换了个眼色,两人果断觉得有些事瞒着是对的。姜老大他们这一辈人,太看重人情面子,有的时候是宁肯自家人吃亏卖力,也不能叫亲戚失望,往往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晚上小夫妻关上门来,一边吃着水果零嘴,一边贺成把两张存折交给姜雅,他这次足足带回来一万二,怕引人注目,就分成两次存入了永城的银行,存了两张,每张存了六千。
姜雅美滋滋收了起来。她现在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贪心的小仓鼠,整天脑子里都是藏钱、藏钱,悄悄地还不敢让人知道,想想心里都美。
中间休息了一天,农历八月十四,小夫妻买了东西送节礼,两家两头都送一样的,每家两斤猪肉,两斤月饼。
送给包兰香那边时,包兰香看起来还算满意,问他哪来那么多肉票,贺成说找别人兑换的,包兰香问没再多问,贺成说几句话就转身回来了。
送到姜老大那边,宋士侠收下的,叫他们晚上过去吃。等到了晚上,小两口去蹭饭,便又随手拎了些苹果、白酒和大米过去。
中秋节过后就是繁忙的秋收,贺成在家里呆了二十几天,等玉米收下来,田里只剩下红薯了,他就借口去永城跟采药队干活,再次南下。基本上每个月至少都要跑一趟,有时候两个月能跑三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