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具体的,还是等待观众解读了。

乔翼桥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希望能过审。

有经验的华国电影人会在创作之初就对审查有多方面的考量,毕竟一部片子的成败就在于此了。

但同样,有很多电影人,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把审核当成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创作,而是想有更自由的空间。

乔翼桥无意识地成为了第二类创作者。

其实,也并非乔翼桥不想去看审核的标准,但看着电影局发布的“大九条”,其实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

华国影视圈最受诟病的就是审查系统的不透明。

有些电影明明涉及了一些敏感题材,但偏偏能过审,而同样的桥段和元素用在别的电影中,可能就过不了了。

也有可能前年的电影过不了审,但今年就突然过了;当然也有不少例子,就是明明已经过审了的电影,又被收回。

总之,审查的标准扑朔迷离,甚至乔翼桥听到屠愈说,有些剧本会,一开三小时,全程都在聊我们这里能不能过审、那里会不会被和谐等等内容……

其实纵观全世界,电影审核并非华国所特有的制度,就连电影最发达的灯塔国,在最开始,每个州也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标准,后来则是先有“海斯办公室”这样的电影人协会联合承担自我审查的工作,才一步步放开了,直到1968年,才有了现在的分级制度取代电影审查。

华国虽然一直说电影审查是个临时阶段,但电影分级制度的出台也是遥遥无期。

其实乔翼桥还挺能理解的。

电影确实有非常大的能量,不说别的,就说华国这么大的面积,电影院数量就近万家,就算开始了分级制度,那么怎么监管、怎么规范?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就看想不想解决了。

在真的想推进之前,这些问题都是借口而已。

而每一部片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套审核标准去套,审核部门需要把一部片子的生杀大权集中在自己手里。

代入上位者的□□思路,当然可以理解这一切。

但乔翼桥理解归理解,此刻身为一个电影人,甚至对于每一个电影人,都觉得这是十分头疼的事。

在乔翼桥的理解之内,审核制度其实是一个圆圈。

每一部有些看上去叛经离道的项目,其实都是在用某种办法突破这个圆圈。

电影局也在考量要不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把这个圆圈扩大,哪怕只是扩大一点点,都会让他们思考很多。

乔翼桥其实无意去和电影局博弈,逼着他们拓宽某些边界,他想做的只有……过审。

他希望自己的片子可以成功上映,哪怕它不叫好也并不卖座。

所以,根据他自己做的功课,他发现电影局审查有两种,一种是省级的电影局审查,一种是电影总局的审查。

为了能让片子过,他决定先试试分局的审查。

很快,他便整理好了1500字的大纲和100字短纲,附带导演阐述等等内容,递交到了A省的电影局。

接下来能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

A省电影局审核部办公室。

作为电影局几乎唯一对外的业务部门,他们每天都会接到最少10部长片电影、剧集或者网络大电影等等投稿。

这是每一部作品都要走的必经之路,而审核部门的职责,就是把一些不应该流入市场的片子拦在外面。

小刘就是其中的一名干事。

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份朝九晚五的铁饭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