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
但他却忽然见到,后台私信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圆点。
带着强迫症的心态,他点了进去。
“恭喜您的作品《红气球之夜》进入了雏鸟计划的主竞赛环节……此入围来自专业评审力荐……”
握草?
乔翼桥整个人浑身一震。
竟然有某个评委最终保了自己一下?
会是谁?
王逸歌吗?
但并不是,他在名单上看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周融。
说陌生,是因为乔翼桥完全没和他有什么交集。
说熟悉……是因为全华国,上至七老八十、下至学龄儿童,恐怕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
第22章
周融……
乔翼桥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自己和这位知名导演有任何交集。
周融其实只是一位准一线导演,但他所承载的话题度与讨论性,可能不亚于任何一个顶流。
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周融是从80年代末从电影学院的录音系出来的,对于导演这行来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门外汉。
在那个年代,想做导演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进国有制片厂熬年头。
而周融偏偏靠着家里过硬的关系进了制片厂。
彼时的国内是不能自由拍戏的,只有国内几大制片厂有拍戏的指标,一年最多也不过是十几个,一个制片厂可能有几十号导演预备役,所以只能熬年头,从副导演甚至场记做起,少则熬五年,多则熬个十几年的比比皆是,才能拿到一个指标,拍制片厂里已经过审了的剧本。
那时候的制片厂和国企没有区别,也得靠论资排辈,再加上周融还是录音系毕业,轮到他的机会自然微乎其微。
所以,周融剑走偏锋,找了另一条路。
他成立了一个草台班子,背着制片厂偷偷拍电影。
这就是所谓的“地下电影”。
幸亏周融家境还算不错,才勉强嗑完了拍摄流程。
但可惜的是,地下电影并没有上映的权限,所以,周融不得不找另一条路。
他将自己拍摄的影片申报了国际上几个很有名的电影节。
彼时的西方世界对神秘的华国一无所知,再加上周融本身的电影质量也不错,所以就斩获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奖项。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
不料周融再回国,却领了一纸□□,五年内不得再拍摄。
于是周融用五年时间写了一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