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我在干什么……河风吹拂她的额发,风衣翻飞。她双手揣进口袋里,随着大部队步上了河堤。

自10年前起,洛城开始了漫长的河道治理工程。及至如今,全市河道已经全部告别了脏乱臭,河水清清,潺潺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若到了春夏季,更是繁花似锦。

橘红色的塑胶跑道沿河铺设,与方方正正的地砖和不锈钢护栏组成了沿河风光健身带。走上去十分舒服,让人的心都闲散下来。

远处冒着烟尘的金江钢铁厂早已于5年前搬迁去了郊区的工业园区,老厂房被拆除后建起了大型的奥林匹克公园。

第307号雨水下水道出水口还在原本的位置,四周砌筑出了更为结实的钢筋混凝土拱坝,拦截在出水口的拦网消失了,只留一个被铁闸封住的半圆口。

“那就是发现尸体的地方。”组长张志毅指了指河对岸道。

众人隔着河岸远眺,不少人拿出手机,调出拍照功能,拉进焦距,仔细观察。

“现在是看不出个所以然了。前几年为了重启云剑行动,省厅重走过几乎所有积案,做了一些先期的准备。这里我们来过好多次,307号口,已经废弃不使用了。雨水管网近些年翻新扩大过,有些线路做出了修改。为了河道整治,雨水现在不往河里排了,至少不排入这条河道了。”痕检刘子威解释道。

他应该是来过这里最多次的人。只可惜这里是尸体的发现地点,而不是案发现场,痕检在这里的作用实在有限。而且,抛尸地点其实已经基本锁定了,剩下要做的其实就是排查。只是出于谨慎和全盘掌握的目的,大家还是来了尸体发现地走访。

雨水管网图上午张志毅就发到群里了,不过那实在是很复杂,陆念文作为外行人根本看不懂。根据市政的给排水专家给他们做分析,用计算机模拟做计算,他们锁定了三个最为可能的抛尸井口。

这三个口子已经是排除到再也无法继续排除而得出的结果,警察们除了接受也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a号口是双龙区长宁路合家大排档门口的窨井盖,b号口距离a号口并不远,路口合家大排档拐进去的巷子——二条巷,路中段靠东侧有一个窨井盖。

c号口隔得稍远,距离b点直线距离大概200多米,在更西的位置。位于从二条巷穿出去,与长宁路平行的载福路东侧,靠近3号线载福路地铁站口。

好在,这三个口子确实彼此之间离得不远,锁定了一小片地区。只可惜,即便锁定了,也只是锁定了抛尸地,案发第一现场仍然遥不可及。

刑警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抛尸的规律。即“远大近小”:尸块分解得越小,凶案第一现场距离抛尸点不会远。尸块越大,甚至是全尸,则凶案第一现场距离抛尸地点可能会比较远。

这是出于犯罪心理分析的一种经验论。尸体破坏越严重,查案难度就越大,凶手出于潜意识的优势心理,自然而然不会跑很远去抛尸,而是会选择分散在一些随机地点进行抛尸。而尸体越完整,则破案越容易,因而需要跑得更远,甚至埋入山林,抛入江河,沉入湖底,永远不要被发现。

当然这个经验不是绝对应验的,只是从凶手抛了全尸来看,凶手很有可能拥有可以运载尸体的大型交通工具,比如车辆。跑了很远的路来抛尸。

只是既然有车子,为什么要选择窨井盖来抛尸,而不是开去更为隐蔽荒僻的城郊森林或者野湖,就实在不得而知了。

“当年第一个发现尸体的那位河道清洁工,如今回老家去开了一家小超市。我们早些时候和他取得了联系,他并不大愿意去回忆发现尸体的事情,那对他来说是一辈子的阴影。而且,时间长了,他的记忆很模糊了,当时很多细节他也根本不敢看。我们实在是没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在河边漫步时,郦学明向大家介绍道。

陆念文紧盯着河对岸的那个已经被铁闸门封住的排水口,径直往前迈步,冷不丁就撞到了一个人身上。

“啊,对不起!”她忙顿足撤步,这才发现自己撞上的人正是许云白。

许云白黑眸斜扫,轻轻看了她一眼,旋即转开了目光,道了句“没事”。

陆念文顺着她的目光,看到她们所在的步行道下方,还有一条木质栈道,有台阶可以通到下面去。而此时下方的木制栈道上,正有一个老年男性坐在马扎上钓鱼。

许云白就在看他。

“你要问他点什么吗?”陆念文不禁出声问道。

“啊……不用,我想他兴许是附近的居民,但恐怕在这里钓鱼的时间不超出5年。因为河道整治不过是最近五年的事,之前这里的河水脏臭,他不会在这里钓鱼。”许云白突然对陆念文解释了一大串话,让陆念文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