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国的百姓努力种地的时候,谢无城和薛雪楼也没有闲着。谢无城拿出了制造肥皂的方子, 和薛雪楼在路上把肥皂做了出来。

虽然谢无城的空间里有肥皂, 而且质量远远比他们做的好。不过那些肥皂总归数量太少,只够他和薛雪楼两个人用的。

身为君王好东西不能藏着掖着,从以前一家吃饱穿好就够了, 如今转变成全天下都要跟着好。虽然要完成这个好要花费不少心思, 不过在其位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谢无城把肥皂的方子拿出来, 先在比较听话的梁国进行推行。等到梁国的百姓接受度良好后, 这才一点点往其他的地方推进。

等到梁国开始大范围使用肥皂,紧接着又开始研究起指南针、望远镜、镜子等物。指南针与望远镜对于普通人来说,作用其实不如放在军队里更加实用。

镜子却是能改善生活的好物,他们除了研究出来了镜子,还研究出了眼镜和放大镜。相较于前面的指南针两物,这些东西对于百姓就更加有用处了。

尤其是那些患有近视的人,原本都以为一辈子看不清了。结果没想到他们研究出了眼镜,虽然价格上比镜子什么药贵很多,不过对于百姓来说总归比治不好要强。

等到眼镜镜片制造的数量多了,加上又是官府掌控的原因,最后价格还会下降很多。谢无城在其他方面赚了不少钱,完全不介意再眼镜上赔一点小钱。

因为谢无城在这方面没想赚钱,等到次年眼镜在整个梁国售卖时,价格就被官府这边压得十分低廉,就是一些普通农户都能买得起。

眼镜除了近视眼镜、散光镜、老花镜、还有平光镜和太阳镜。其中近视和老花镜,是其中卖的最多的。虽然也有人会买太阳镜和平光镜,觉得戴上眼镜人的气质都跟着变了。

比如戴上太阳镜可以遮丑,同时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然后平光镜就比较斯文,好像是那些读书人一样,全身的气质就不一样了。

在夏国的百姓还在为了生存,努力的种土豆、红薯和玉米时。梁国这个被戏称媳妇国的国家,正在席卷一股莫名的戴眼镜的潮流。

因为患有眼疾的人里面,大多数是夫子、书生和文官。大家把戴眼镜当成了,一种比较斯文有身份的代表。

哪怕是一些没有眼疾的人,为了追求潮流也纷纷戴上。一时之间梁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戴着眼镜的男女老少。

只不过这种潮流没持续多久,又被一股“读书热”的潮流取代。众所周知,古代读书难的原因就是,纸贵,书贵,笔墨贵,普通人家根本就读不起。

但是紧接着眼镜的出现后,他们国家又研制出了造纸术。其实造纸术没有特别的复杂,谢无城会这个也不过是末世物资匮乏,没有工厂生产纸张他们就只能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