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便是国策之连贯性。
蓟王力排众议,开拓荒洲。若新王继位,一道诏命,靖海绝船。所辟荒洲,所建海港,所化野人,无数心血,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然若为诸王子国,则情况大不然。
新王焉能罔顾人伦,断兄弟往来乎?
蓟王行事,兼顾眼前并及长远。明主之姿也。
才智有限,阅历尚浅。无从体会蓟王深意,亦无妨。只需闻风而动,相向而行。致富发家,何其易耳。若学杞人忧天,无端见疑。则悔之晚矣。
从来“满罐不响,半罐叮当”。后人诚不欺孤。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遂成今日之儒学。然一门所限,显而易见。故蓟王这才醒悟,武帝之用意,乃是取儒家中正平和之风,兼容并蓄,集百家之长。故以儒宗郑玄为首,借吸纳王学之机,编撰《蓟国大百科全书》。目的,便是继往开来,兴『大儒学』。
后世儒家“中平”,劣化成“中庸”。博采众长,裂化成一家独大。
究其原因,还是国力强盛与否。
大汉开明之风,滋养开明之士。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邦。滋养一众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夏虫不可语冰”。于是“内诸夏而外夷狄”。失去了文明的高位。终至初火熄灭。反被蛮荒吞噬。
众所周知,野兽多畏火。失去了文明的初火,矗立于荒兽环伺,弱肉强食的丛林,注定被生吞活剥,尸骨无存。
一言蔽之,先发优势,断不可轻弃。
环顾宇内。汉家文明无可匹敌。徼外野民,心向往之。六尺岛夷,得蓟王授米,竟喜极而泣。以为来自“天国之珍味”。于是俯首称臣,欣然归顺。足见文明的力量,有多强大。
一旦失去了文明的强势。再夸夸其谈,天朝上邦,人杰地灵,地大物博。非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惹垂涎。只欲先宰后割,大快朵颐。
环顾左右荒洲。洲中野人,非但未及分封立国,甚是连族群意识,尚处于萌芽。更无国界领土之认知。丰镐之地竟如同一泡牛粪。谁先圈占,便为谁所得。蓟王索取殑伽港,便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