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把准备给陈美丽的那本新生手册拿到金杉那里,拜托他转交给陈美丽,同样给陈美丽发消息说了这件事。
然后去看了沈记和有间在首都的店铺,基本上每家店都开的有分店,像京大,附近高校一堆,清大、人大、医大、央美等等都在附近,人流量特别大,自然也开了分店。
沈鱼还在金杉的新生手册上看见了他的那些店,带评价的那种,沈鱼旁敲侧击问过金杉,是他从学长学姐们那里收集来的评价。
比如沈记麻辣烫,评价是:味道好,适合过嘴瘾,建议食堂购买主食(米饭两分钱一两,汤可拌饭)。
沈鱼:“……”就吃不饱呗。
其实也不是吃不饱,年轻学生饭量大,麻辣烫当菜吃还行,真当饭吃吃个饱,一顿得吃上几块钱。
还有沈记烧烤,评价是:适合聚餐,宵夜。
火锅店也是适合聚餐,但价格档次明显要高一些,评价里也说明了。
有间蛋糕店的评价比较统一:味美价贵,好吃,不便宜。
炸鸡店评价倒是出乎沈鱼预料的好:香!推荐!值得一试!
看来肉类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炸的肉,还是裹了面包糠鸡蛋液的炸肉。
沈鱼花了一天时间,把首都的十几间门店都跑了一遍。
首都的这些店总负责人是余婶子,也是最早跟着沈鱼开始干的元老,从他推着三轮车摆小摊起,到开第一家麻辣烫店。
余婶子是第一个管理人员,也是第一个店长。
从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家庭妇女,到现在十几家店的负责人,余婶子的成长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独身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开拓市场,那段时间余婶子成长的尤其迅速。
而她也没有辜负沈鱼的期望,首都的这些店,都管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
第188章
余婶子家的闺女二凤也考上了首都的一所专科高校,她们一家的比沈鱼还早,参加完沈鱼的升学宴,余婶子夫妻就带着女儿小儿子一起来首都了。
就留了个大儿子大龙,还在兴城沈记的分店工作,现在也当上小管理了。
余婶子丈夫李大叔,已经不在砖瓦厂干了。
国家大搞基建,兴城有飞机场、新火车站、高速公路等等规划,大项目李大叔沾不上,他跟几个兄弟拉了个小工程队,捡些小项目,就够他们吃了。
余婶子人能干肯干,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兴城的时候,她就积极学习,后来来了首都,还专门去上了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班。
这种培训班这会儿很少,学费不菲,也就首都这种大城市才能有,余婶子狠狠心,还是掏钱给自己报了名。
这事是沈鱼后来才知道的,要是早知道,这个培训管理的钱,他怎么也不会小气。
总而言之,余婶子这两年跟着沈鱼,发生的变化堪称脱胎换骨,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了。
其实不光是她,吴三妮、杨黑娃、葛成、宋建国这些人,都早已跳出了原本的桎梏。
他们起初的条件都很差,大字不识几个,杨黑娃等人还身有残疾。
但是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不畏难,肯钻研。
从识字到学习新知识,他们如饥似渴的吸收自身缺乏的养分,化为自身的底蕴。
现在这些人,大小也是个店长,新店的建立到发展,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操持着办起来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学到的东西,可太多了。
话说回来,沈鱼也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分红该发的奖金,从来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