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莫莉对工作重新燃起了希望,这就意味着她彻底走出了噩梦的阴影,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的人,不会再去寻死。
这厢,岑诀剧组拍摄顺利,与之相比,黎源就像是进入了一池泥沼。
黎源虽然是科班出身,还在国外拍过独立影片,但当自己开始筹备影片之后,却觉得处处制肘。
加入岑林染的公司之后,他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投资,随着投资而来的,还有一名派来管理创作之外一切杂事的制片人。
制片人虽然是一个职位,各个剧组大都会有这样一位大管家,但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不同,与导演的相处模式也不一样。
用岑诀的剧组来举例,他在拍戏之后,分别与两个制片人合作过,一是景元白,二是李开光。
前者是前辈,按照资历和阅历来说,都居于刚入行的岑诀之上。
但从私人关系来说,两人算是朋友;从合作共事来讲,景元白也很清楚自己当制片人的原因是为了带岑诀入行。
因此,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景元白都以岑诀为绝对的核心,自己在一旁当辅助。
剧组里从一开始就分了主次,自然也不会有矛盾。
后来,景元白离开了制片人的岗位,由李开光接替,就更不用说了。
制片人与导演的关系间的博弈,在岑诀的剧组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却将初次回国的黎源撂了个翻滚。
岑林染给他找了个业界知名的制片人。
业界知名,从字面上的意思上来看,就是指对方能够主导作品拍摄,并且曾经拍出过拥有一定成绩的影片。
这样的人,或者说能获得一定成绩的制片人,大概率会按照过去的胜利经验,以自我为中心主导剧组工作。
这就让黎源陷入困境。
一部影片,从根本上来说是表现导演审美与价值取向的作品,但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处处受到掣肘,最终拍出来的成品很难让自己满意。
“可是黎导初来乍到,不懂华国市场啊。”
每当黎源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制片人都会面带笑容地回道。
这位制片人是业界公认的厉害角色,为人处世分外老道,见黎源对他的决策提出质疑,他非但不生气,还一脸温和地讲道理:
“黎导,您放心,岑总的意思我都清楚。我来当这个制片人,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您的不足,我都懂的。”
对方在否了黎源想要的角色之后,仍然笑脸迎人:“都是工作,大家好好商量嘛。”
在国外工作,黎源习惯了直抒胸臆,骂完吵完,解决方案就出来了,哪里见识过这样的笑面虎。
制片人的手段一招接着一招,白天将黎源安抚完,转过头去就和投资人汇报情况。
当投资人从制片人口中听说黎源想用表演系的新人,而制片人找了一个明星时,非但没有生气,还转过头去劝黎源。
“黎导的水平当然是好,这点我们都没意见。但是两国的情况还是不同,黎导的艺术追求大家都明白,就是张制片他经验丰富,有空也听听他的意见。”
黎源听完就把电话给摔了。
什么破烂女明星!连台词都在片场才记,拍什么文艺片!
制片人轻轻松松给了年轻人一个下马威,脸上不动声色,私下里得意地和手下人笑:
“一个小洋鬼子,还想和我斗?”
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两人在片场斗法,底下人看得津津有味。
按说都是打工人,哪怕大佬们无论怎么斗,都和他们无关。但人性慕强,见导演一个生瓜蛋子,被制片人放在手里揉搓,心中也不怎么看得起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