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少的拿出半亩,多的拿出家中一半的田地,陶家村的草药种植拉开了序幕,为表示对儿子和乖孙的支持,陶大勇和宋氏,除了留两亩地种一家子的口粮,剩下的都拿来种草药了。

至于草药种出来往哪里销,元景觉得他爹能很好地接下这个差使,再培养出两个跟班,只要草药质量好,不会愁卖不出去的。

等大家的日子富裕起来,再过上两年,元景觉得就可以跟族长建议,在村里办学堂供村里孩子读书了。

只不过眼下他需要启程了,与俞霄还有邹蔚廷约定的时间快要到了。

这回牛牛知道哥哥不是去一两日就能回来的,抱着他哥的腿嚎啕大哭,不让哥哥走,哭得元景心酸又无可奈何,把他提熘起来:“要不哥哥带牛牛一起去书院?”

“好啊好啊。”牛牛毫不犹豫地抛弃爹娘和奶奶,让小宋氏没好气地撕他的脸,这小儿子是个小白眼狼,眼里都没她这个娘了。

“那哥哥跟牛牛做个约定好不好?”

“什么约定啊?”牛牛奶声奶声地问,不时还抽噎一下。

元景碰碰他的小鼻头:“牛牛要是书念得好,等三年半后,哥哥带牛牛一块儿上京城,再不会跟牛牛分开了。”

三年半?小牛牛开始掰指头数三年半是多长时间,但听哥哥说再不会分开,他又高兴起来:“哥哥说话算话,牛牛一定会好好念书,将来跟哥哥一样考案首。”

“好,一言为定,来拉勾勾。”

“拉勾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陶大勇算看透了,家里也只有大儿砸能安抚下小儿砸,看,拉过勾后,小儿子就不再缠着他哥哥不让走了,就是那小眼神,看得他也心颤。

“奶奶,娘,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该请人就请人,要不让爹去买户人家回来,”入乡随俗,元景不想做那特立独行的人反对人口买卖,“要好好保持身体长命百岁,将来享孙儿和儿子的福。”

“诶,奶奶听乖孙的。”

“娘也记着了,娘会帮儿子你盯着你奶奶的。”老人家年纪越发大了,可不得好好保养起来。

元景给宋氏和小宋氏跪下磕了个头,然后起身随他爹走了,这次又是他爹送他出门去书院,随行的还有刚添的一个书童,是他爹坚持买来的,说去了书院帮他料理生活,好让他专心读书。

要说村里心思越来越多的王氏,离开陶家村的元景一点不担心,有族长还有奶奶镇着,王氏能蹦出他们的五指山?

倒是因为他中了秀才,陶大丫终于能说上一门不错的亲事,说来也是缘分,依旧是陶玉珠记忆中上辈子的人家,没有陶玉珠掺合,陶大丫小夫妻将日子过得挺红火。

要说有区别也许有一点,那就是原身活着的那一世对几个姐妹真的挺好,自己读书之余还教几个姐妹识字,这也是后来陶三丫能嫁得好的一个原因,可这辈子换了他来,都已经分家了,怎会生出教她们识字的念头,也更不会将陶三丫的事揽到自己身上,她们将来能过得怎样,就看她们自己的本事了。

白鹭书院地处本省与邻省之间,路上花的时间比去省城还长,陶大勇将儿子送进书院,帮他全都安顿好后才不舍地离开,他从没跟儿子分开过这么长时间,还没出书院,就觉得想念儿子了。

只是再不舍也得离开,家里就两个女人一个小儿,虽托给大哥照看,但到底不放心,所以还是要加紧脚程往回赶。

元景的书院学习生活开始了,融入进去后,他慢慢喜欢上,这里的老师水平高不说,还可以选择琴棋书画骑射的课程,而且这里消息灵通,朝廷上发生什么大小事,这里能立刻知道了,元景能阅看到每期的朝廷邸报。

比如元景来之后就听人谈起镇北王穆成安的情况,也从别人口中了解到大夏镇北王这一异姓王的来由。

镇北王,顾名思义,就是镇守北疆抵御外敌入侵的,可谓劳苦功高,这一次镇北王在回京途中却遭外敌算计重伤失踪,下落不明,为免引起边疆危机让敌人趁虚而入,所以直到镇北王带伤回到京城,这一消息才传开来,元景来书院后就听过不少人谈论镇北王受伤一事,持不同意见互相争论的也有。

其实大夏朝建朝时间并不长,当今才第三个皇帝,当初太、祖起兵推翻旧朝时,第一代镇北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太、祖就曾说过,没有镇北王,就不可能有朕的天下,所以立镇北王为异姓王共享天下。

只是历任镇北王都不长命,现任的镇北王穆成安都是第四位了,如果这一位也在遇袭中不幸身亡,那很快将会是第五任镇北王继承王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