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页

顾昭从皇宫里出来,京城各方就在打探皇帝到底给他派了什么官,结果宫里什么消息也没传出,也没有旨意传到吏部,所以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但不管宫里什么说法,见过皇帝后,顾昭可以出来交际了吧,因而又有帖子送到顾昭手里,宫里没消息,从顾昭口中可以知道更直接的消息吧。

就是黎大舅这天也特意去了妹妹那里,关心顾昭今后的去向。

因为事情还没最终敲定,顾昭也不好直说,只说:“应该不会留京城,也跟其他人没太大冲突,大舅再等几日,朝廷上就会有风声传出来,陛下也许还会在朝会上提起此事。”

大舅也不是蠢人,否则也走不到今天这地步:“陛下又要有大动作?陛下总不能让昭儿你再去干得罪的人差事吧。”

黎大舅想到江南那事,幸好顾昭这三年远离京城这是非之地,才得以安宁三年,这回如果再像那次一样,黎大舅感觉头皮发麻。

顾昭连忙摆手:“不会,大舅误会了,大舅再等几日看看。”

“好吧,我就等等看。”他心想,陛下应当要重用顾昭的,那肯定不会总让顾昭去干得罪人的事。

黎氏和顾家二老也关心顾昭是留京城还是外派,他们当然希望顾昭就留在京城,但这事也不是他们能作主的。

顾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将顾旸和彭家的亲事提前,争取在顾昭离京前就能喝上这杯喜酒,因而给人在庆凌府的顾旸去了信,自订亲以及乡试后,顾旸基本留在庆凌府,除了就近照顾彭家人外,还看管下顾家在庆凌府的生意,知道顾昭回京,之前写了信不久会出发来京城跟三哥团聚。

这事顾昭没拒绝,一切由顾旸和彭家人作主便是了。

接下来几日,顾昭一直在外忙于应酬,他要请客吃饭,当初一起在翰林院以及工部共事的官员,赶考中结识的人,还有别人的请客也不能全都推拒了,顾昭挑了些没多大利益牵扯关系还不错的去赴了宴,比如工部尚书家办的宴席他就不能不去,当初得了工部尚书不少照顾。

之后户部尚书的母亲大寿,也邀请了顾昭还有黎氏以及顾家二老,顾昭同样推拒不得,心里还在嘀咕,怎这么赶巧,刚赴了工部尚书的宴,没几天就要赴户部尚书的宴。

每回赴宴,顾昭身边都围了不少人,就没有个清静的时候,有关心他的,也有想从他这儿打探消息,或是跟他套近乎的,这几年官场顾昭也不是白混的,而且身份不断走高,别人心里怎么想另说,面上却不会轻易得罪了他。

他还和宋泽一起赴了一场由今年考生举办的文会,那些考生将上一届的进士请了不少,在文会上看到当初的榜眼杨卫展,恍惚觉得好久没得到过杨卫展的消息了,一问才知这位虽然早一步离开了翰林院,但如今却有些默默无闻了。

顾昭也才想起来了,当初杨家也卷进那几位宗室之子争夺皇嗣的纷争之中,不过不同于丁家站队站得那么明显,丁家被处理了,杨家还留在官场里,不过不再如之前那般风光了,就连杨卫展也带了几分郁郁不得志的神色,见到顾昭和宋泽时,杨卫展的目光是回避的,也不跟其他人一样过来套近乎。

能一路闯关斩将走到会试这一关的,大多是聪明人,看这三甲三人,宋泽和顾昭关系一如既往的好,杨卫展却跟他们疏离得很,也没人自讨没趣地凑上去问个究竟,但多数人下意识地跟杨卫展远了些,毕竟他们过了会试的话以后也要进入官场,没必要得罪顾昭和宋泽这两位陛下和太女面前的红人。

第391章 关于海运

文会要写诗联对子,顾昭虽然这方面的文采比起宋泽差了不少,但也不惧就是了,难得清闲,跟着大家一起热闹凑趣,当然没一人会说他写的诗比起旁人逊色,并且还有不少人夸他呢,顾昭心中暗道,如果不是他有如今的地位,听到的话也不会这么好听。

他也没多往心里去,毕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他到了官位比他高本事比他大的人面前,当然也会说好话奉承一下,人之常情,所以也不会因为好话听多了就真以为自己水平高了。

而且他很欢迎这些年轻人进入官场,不断地给官场注入活力。

“宋大人,顾大人,听说最近朝廷上在讨论开海运一事,两位大人对此事有何看法?”

顾昭和宋泽互看了一眼,宋泽知道顾昭的去向还在待定,但知道朝廷讨论开海运一事,他就猜到皇帝想将顾昭安排去哪里了,虽没听顾昭亲口承认,但也算跟顾昭有默契的。

宋泽笑道:“开有开的好处,禁有禁的好处,但要看怎么个开法,否则得不偿失,相信陛下和朝廷定会商量出一个妥当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