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黎大舅一家子都在边城待过,看到这水泥路和水泥砖瓦房,更是目光闪闪:“以前在边城如今有这水泥之物,那我们的城墙可以建是更加牢固,更能将敌人抵挡在外面,让百姓少受些骚扰,也能建造更结实的房屋,物资运送也会便利许多。不过现在有了这水泥,想必不用我等提起,陛下也会优先考虑边关的情况,昭儿会造福许多人。”

如果建造一条直通边关的水泥马路,想也知道京城与边城的联络会更加便利频繁,不会造成消息不通抑或滞后的情况,这对边关抗敌是大大有利的,边关的百姓也会受益。

“表弟真是厉害。”黎峻黎杰感慨道。

“你们需得好好向你们表弟学习。”黎大舅严肃脸道。

“是,父亲(大伯)。”黎峻几个心服口服道。

黎峻又凑过来说:“我听说了,陛下问表弟想要什么封赏,爹你猜表弟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黎长庚问道。

黎峻佩服道:“昭表弟和上回一样,想给家人请诰命,上回是顾家老夫人,这回是咱们的姑姑,昭表弟要给姑姑请诰命。”

黎大夫人听得也激动起来:“真是如此?”

“应该不会有假吧。”

黎长庚同样激动,妹妹和离之后他都不敢想妹妹还能成为诰命夫人的一天,可没想到外甥这么快就能帮妹妹实现回去了,有了这朝廷钦封的诰命夫人身份,妹妹以后在京城行走,也不会遭人奚落了。

皇帝忙碌得很,还没来得及考虑顾昭的封赏问题,当然他的生母一个诰命那是肯定有的,而且不止是这个。

内阁也很忙碌,皇帝和他们还有工部官员商量新建水泥作坊,批量生产水泥事宜,生产出来的第一批水泥用于何处,冯源庭这个京城奉天府尹上书请求继续改造京城的破旧城区,给京城旧城换新颜,可第一批水泥还没生产出来,原来的作坊产量有限,根本就不够用的。

作为发现者,顾昭当然也参加了这些讨论,在场官员中,他的品级是最低的,不过谁也没小瞧了他,许多事情还得听听他的主意。

比如作坊的地点安排在哪里,顾昭提议需要远离京城,选在相对偏僻的地方,因为水泥作坊肯定会有很大的粉尘,人畜吸收了对身体都不会好,至于作坊里的工人,可以用口罩来抵挡。

会上当场先敲定两个地点,就在京城附近,一南一北两个位置,就依顾昭所说,管理人员和工人都需要戴上面罩保护自己,敲定好后便有工部人员负责此项事宜。

接下来围绕水泥的使用展开了讨论,冯大人的意见不能忽略,他们都生活在京城,谁都想京城的环境能更好点,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出来的水泥,一部分用于京城的改造,另一部分则用于修建官道,最后由皇帝拍板,最先修建的一条官道是由京城通向西北边关的。至于修建堤岸的问题,那需要就近建造水泥作坊生产水泥,从京城运送过去距离有些远,增加成本,这需要另外派官员负责。

水泥价格再贱,也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因而需要户部拨款,户部尚书知道这是于国于民皆有利的大好事,可户部真的很穷啊,这意外多增的一笔支出,会给户部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户部尚书诉苦道:“不是老臣不想支持改造工作,实在是户部银钱有限,陛下,不如让顾大人来我们户部吧,我们户部正需要顾大人这样的人才。”

户部尚书这是看中顾昭生财有道的手段了,看他刚进入工部,就帮着工部创收了,别以为他不知道,工部卖出那么多纺车和织布机,赚了不少银子,所以这段时间工部出手都阔气了不少,户部尚书觉得这买卖该由户部出手的,哪有工部自己去跟商户做生意的。

看看这水泥,水泥可不仅用于修路铺桥,同样可以修建房屋,等水泥可以对外出售,可想而知又会增加多少收入,因而户部尚书表面哭穷,其实心里的算盘珠子拨是啪啪响,就算拉顾昭不成,也要将水泥这项生意弄进户部来。

工部葛尚书鄙视户部尚书这嘴脸,大家共事多年,当他不知道这户部老家伙心里在盘算什么:“长眼睛的都知道顾大人更适合工部,顾大人刚进我们工部,就改进了纺车织布机,现在又弄出水泥,让他去户部的话,还会有这些东西出现吗?那才叫耽搁人才。”

户部尚书毫不心虚道:“那是因为顾大人没来我们户部,来了后你就知道会浪费人才?指不定顾大人在我们户部又弄出什么新花样来,让我们户部大变样。”

葛尚书气得怒瞪眼,这个死要钱的不要脸的老家伙,他当然不能说顾昭进了户部会没用,那是贬低顾昭,他想贬低的只有户部这个老东西,以前想从户部弄些银钱过来多么难,现在好不容易有顾昭这样的人才,不仅不需要从外面拉银子,还能为工部增创收,这样的人才太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