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外面的事情也越来越糟糕,庆郡王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的母妃禁足宫中,得不到宫里的任何消息,偏偏昭王还频频被成康帝亲热的带在身边,以示恩宠。
大朝会上他同意了和亲之事,却让他名声受损,不少人纷纷表示不看好他,以前收下的钱却没给退回来。
别人都说“偷鸡不成蚀把米”,他是“偷鸡不成丢了很多把米”啊!
钱财,名声和实力。
再看一直对他防备和蠢蠢欲动敦郡王,庆郡王就更烦心了。
其他中立的人却觉得不错,尤其是以文渊阁大学士、英武殿大学士等八位大学士为首,他们是比较传统的读书人,拥护的就是嫡传制,同时他们家也都是最重视嫡长子的人家。
最主要的是,他们八位大学士都没有妾室和庶出儿女。
可以说是正派之中的正派人了。
虽然说话文绉绉,但是李钊还是很尊重他们的。
他们也最看好李钊,这个嫡出次子,在皇太子这个嫡长子没有了的情况下,自然,就移情到了李钊的身上。
他们聚到一起,说的可就比庆郡王和敦郡王更广泛。
“听说那五家高门因为纨绔子弟胡乱带匕首去踹昭王的门,被定为行刺未遂,可怜祖上辛辛苦苦得来的爵位,不是降了就是没了。”
“那是他们活该,家里孩子不知道约束,任由他们一群纨绔子弟仗着他们自家的名头胡作非为,普通百姓也就忍了,偏偏撞在了昭王殿下的手上,不惩罚他们一番,还当这世间王法管不到他们呢!”最为正直的英武殿大学士对此嗤之以鼻:“要是老夫来处理此事,非得将爵位一撸到底,让他们也当平民百姓去。”
“不过昭王殿下看来盛宠优渥,可有其他动作?”文渊阁大学士是其中学问最好,也最有文采的人。
且文渊阁大学士是从玄明帝那一朝,一直到成康帝这一朝的两朝元老。
“暂且没有,但是现在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昭王殿下不好惹了。”保和殿大学士笑着道:“且万岁爷几次三番的宣召入宫,父子感情非常好。”
文官里,八位大学士就是支柱,他们看好谁,就有一半的文官看好谁,而且他们虽然从不参与夺嫡之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看不上前头几位郡王,目标是有着名正言顺头衔的昭亲王。
但是在武将里头,他们更看好昭亲王的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对于军中的一些改革。
还有就是平南王,谁也不会想到,平南王这么一个武勋出身的人,竟然旗帜鲜明的掺和进了夺嫡的事情里,而且他还光明正大的站在昭亲王身边。
可以说,他是在不遗余力的帮着昭亲王了。
“听说平南王要在北边的小汤山建行宫,蔬菜棚子和一些菌蔬棚子,这都是什么事儿啊!”一位老将军不高兴的道:“有那时间多弄点炸药包之类的军中利器,多好。”
“平南王当年研究出来的东西还少啊?可朝廷给人家什么了?一点子钱财,一个老娘的诰命而已,现在人家都平南王了,还白给万岁爷盖行宫,为的不过是保命而已,唉,可怜祖上也是能征惯战之辈,要是他能再领兵出征就好了。”另一位老将军却问道:“那个东瀛的使臣,到底答应没有啊?东瀛要是不答应,正好,让平南王带兵去东瀛,平南水军大营还得平南王来掌握才有看头,这些年轮流交由什么平南大将军,终究是差了一点意思。”
“其实要我看啊,朝中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撑的,要是此时有个对国之大战,他们就全消停了。”另一个勐张飞一样的老将军,头发都花白了,可气势惊人,站在那里周围也就几个老将军跟他站一起,其他年纪轻一些的都离他远远地,这位老将军脾气可不怎么好。
动起手来那可真敢要人命。
不管是什么理由,他都能置人于死地。
“你就想着打仗,打仗,现在天下承平,就算是偶有战事,我们大顺也是赢家,除非是像平南王那样,跟人杠上了,我可是听说,东瀛人这几天,频繁的找人疏通关系给他们说好话,听说他们还去摆放了庆郡王。”一位老将军小声的道:“给庆郡王送了不少银子,他们那里难道真的盛产白银?”
“管他盛产不盛产,平南王说盛产,就盛产!”
军中就是这样,恨不得到处烽火连城,有仗可打,赚取军功才是他们的追求,整日里在朝堂上唧唧歪歪,别人不烦他们自己都别扭。
可惜啊,大顺朝承平已久,军事上真的没什么太大的变故,若非鸿基大帝留有遗命“好战必亡,忘战必亡,不战必亡”的三战原则,不许后世子孙减少军费开支,不许后世子孙忘记军备,恐怕早就有文官提议削减军费开支了。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借口发兵他国,看平南王的意思,还十拿九稳,几个老将军就心动了,谁家都有一群孩子,这年头,捞个军功不容易,这事儿得找平南王说道说道去。
正聊得热火朝天呢,外头就传来了静鞭声,成康帝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