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当然,当然!”三个人兴奋得很,但是兴奋过后,问题来了:“不知道价格如何算?”

“还是两文钱一斤,这是官府规定价。”腊余月立刻就道:“我们不涨价。”

三个人傻眼了。

他们以为平南王府会涨价,结果还是二文钱一斤。

“放心,我们平南王府可不吃亏。”腊余月道:“但还是那句话,签订契约,官府备案。”

这样的契约,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三爷的说法,就是要“依法办事”。

走到哪儿,都有理,《大顺律》不是摆设。

“签!”三个人异口同声。

不签的是傻子!

腊余月笑了,库房里的盐巴就要变成银子啦。

第329章 倾销海盐

最后,他们签订了契约,大概是怕腊余月后悔,或者平南王府反对,他们三个把事情做的很绝,在平南县做了备案之后,又去了平南府,做了备案,将此事板上钉钉了之后,才松口气。

在平南府住了一夜,腊余月谢绝了他们三个的赴宴邀请,而是去了平南大将军府借住,他们三个再如何,可不敢在这样的大员府邸做什么冒犯的举动。

第二天返回新手村,他们三个见到了新手村出的盐,很好,三个人也不逗留了,快马加鞭的回家,派人来拉盐。

每一家第一批十万斤盐巴。

谁家不多,谁家也不少。

原因是他们的运盐队伍只能运送这些盐巴。

一斤盐巴两文钱,一万斤也才二百两,十万斤两千两银子。

但是别忘了,这东西沉,压秤,虽然说十万斤,但是只有一小堆而已,仓库里起码上千万斤的存货。

盐田那边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只要海水不绝,他们的盐巴就不会断货。

而且这里的盐巴质量不错,雪白色,没有什么残渣,算得上是上好的海盐。

更有精细如砂砾一般的精盐,那个贵一些,要五文钱一斤。

他们也要了十万斤,不过要下一次才来运走,这次实在是运不动那么多盐了。

在他们运走第一批盐巴之后,另外的四家也来了。

跟他们三家一样,看到是平南王府的招牌,知道强买强卖用不上了,只能好言好语的进货,索性腊余月给的价格“非常公道”,他们也很满意。

一天起码运走三五万斤的盐巴。

可是新手村就像是完全没有负担一样。

谁来提货都有货,可是他们的运输条件有限,每次最多只能运走十万斤,不过他们不会每次都运海盐,还会运一些精盐回去,市面上的盐价虽然居高不下,但是盐商们都知道了,七大家盐商找到了一个新的货源。

有盐农日子更不好过了,赵仁河派人出去,收拢这些盐农们,用他们在晒盐场做工,一个月一两银子的“高价工资”。

让盐农们纷纷投奔“平南晒盐场”,赵仁河不止提供工作,还提供住处,当然,要他们还房钱的,并且免费吃喝!

这一点很重要,盐农们不管男女老少齐上阵,谁也没时间做饭,让五六岁的孩子趴在锅边做饭,赵仁河也不忍心,于是,只要有父母在晒盐场工作的,孩子就可以放在私塾里上学,读书识字的同时,私塾提供饭食和水果。

免得大人不在家,孩子在家饿肚子。

这样一来,盐农们更感激他了,工作更认真,出产的盐巴更好了,而且他们三缄其口,谁都不会将盐场的事情外泄出去……想外泄也没办法,因为周围都有平南水军大营的人守着,别说他们出不去,某些人想一探究竟,都没办法靠近晒盐场方圆二十里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