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1页

舜打服了共工,至于四罪中的鲧族,则是用怀柔手段降服的,降服之后还重用了鲧族的禹,收为己用。

所以周朝文献说舜平定四罪,恐怕所言非虚,至少山海经里,就记载了其中两罪被平的线索。

综上,啃下了共工氏这么个硬茬,禹和舜的君臣相宜,整个布土九州的治水计划,更加得以顺利实施,后面恐怕都没什么大阻力了。

磕磕绊绊,禹和舜两个极有能力的人,最终完成了这份伟业,降服了黄河。

并在这期间,禹周游列国,踏遍山川,写下连山经,即《山海经》里的‘山经’。

山经严谨,而海经则明显散乱,是收集各地的说法,汇集而成。可能就是把各个部落守护的少许上古文字记载,综合起来。

之后禹的重臣伯益,又跟在后面,把禹自己的事迹也加入进去,并图文并茂,汇成山海经图,作为夏朝传承之典。

这便是山海经,第一次成书。

也是山经与海经,有序程度差别很大的原因。

山经是禹写的,而海经则是收集各方国、部落的典籍,汇编出来的。

所以山经格式统一,一山连一山,严谨细密。海经则较为散乱,时间线也很跳跃,一会儿黄帝时代,一会儿黑帝时代,一会儿又是少昊那边。

执行力也差很多,禹又要治水,到处都要忙,不可能去海外,海外的部分,是颛顼绝地天通之前的人,记载并流传的记录。

至于海外到底是多远,上古黄帝时期的技术程度到底如何,是不是在绝地天通之后出现了一次大倒退,我只能以后再讲了。

洋洋洒洒,一万八千字,勉强讲完了禹。

总结一下。

大禹治水的神话,太过有失偏颇,人人皆只称颂成功者,却忘了失败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