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页

但是,舜依旧谦恭和睦,对帝丹朱非常尊敬,并且将自己外放,远离政治旋涡中心帝都,去了南河之南工作。

在外人眼中,帝丹朱可能是步步紧逼,而舜则是步步退让。

又不知道多少年,帝丹朱一事无成,甚至可能搞砸了不少事。

而舜则在南河之南做了不少事,与人为善,甚至还调解了许多氏族的矛盾,并帮助了很多首领。

于是舜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帝丹朱搞砸了一件稍大的事,成了导火索。

众多氏族首领要罢免帝丹朱,去把舜接回来,请他称帝。

舜推辞了一番,最后发现所有人都这么觉得后,只能感慨天命啊,你说我一个河南的酋长,怎么就成了天下共主了呢?就此继位,并把丹朱一族,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一个玩弄人心的君王啊。

注意,我这里并没有采用《竹书纪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种说法,与山海经不符。

舜如果真直接翅膀硬了,在尧活着的时候就囚禁了他,之后又流放了丹朱。

那么凭什么有‘帝丹朱之台’呢?

所以丹朱必然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帝,而且时间并不短,起码没有后来的伯益那么短,伯益最多只当了几十天的帝。

舜善于用人,情商极高,这是他最原始朴素的形象和能力。

这样的人,没有特别大的功绩,凭什么把上一代有人格魅力的尧给直接囚禁了?

氏族首领那么多,又不是舜的家奴,如果感觉舜这个人伪君子,必然会人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