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现在心里眼里都是冯之溪, 要不是冯之溪拦着,他恨不得去找乾隆请假,想在家待着陪着直至冯之溪生产了之后, 等孩子再长大些再回去办差。

和珅甚至觉得,要不然就先在家陪着夫人生孩子, 等孩子大了些再说办差的事情也没什么, 这念头刚给冯之溪一说, 冯之溪就让他打住。

冯之溪抱着他说了一通的理想和抱负, 后来勒令他不许去找乾隆,再说乾隆肯定不会同意,要知道他这样消极怠工, 只怕从没骂过他的乾隆是真的要生一回气了。

主要是夫人不支持,一番话有理有据没法反驳,和珅也只好妥协的放下了这个念头。但他在家的时候, 还是要全方位照顾冯之溪的,就是懒得再管朝堂上的事情了。

和珅不发表意见,福长安心里就没底, 等他同和琳说够了,福长安才转向和珅:“和兄?你觉得呢?”

和珅瞧着冯之溪吃饱了,示意他自己也吃,他才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小碗汤,才望着福长安说:“前两日皇上召我去,同我说园子里虽然住着舒服,但是终究不如江南好。皇上的意思,还是想南巡。过些时日,便会把南巡的事儿给定下来,圣旨也会下来的。”

乾隆有再度南巡的想法,这事儿和珅自己就能知道,英廉也同他说过几次。

和珅倒是有想要劝乾隆不去南巡的念头,当时只略微说了几句,乾隆便不大高兴了。说此事没有需要商榷的余地,也不让和珅继续说下去,只是知会他一声,就让和珅退下了。

和珅晓得这事儿一时是劝不下来的,也就作罢了。

福长安倒愣了一愣,不晓得和珅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件事。

事实上,乾隆想要再一次南巡的念头朝中多半人都猜出来了,只是尚未有旨意下来,众人不知道具体的时日而已。

和珅是乾隆头一个将想要南巡的念头及出巡时日定下来后告诉的大臣。

看福长安半日没想出来这其中的关联,和琳忍不住出言提醒他:“我哥的意思是,皇上这段时日惦记着南巡的事情,你们的事情皇上未必会放在心上。你家那位兄长想要打击针对你,事情的结果未必会如他所愿。你也不用太担心了。”

福长安心想,是这样的吗?

大约和珅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过于高深莫测,福长安总觉得和珅这时候说这些话没有和琳所讲的那么简单。

一旁听见和琳这话的冯之溪忍不住笑起来,她看向和琳说:“你哥不是这个意思。你哥的意思是说,这个安明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坑了自己,是很容易被圣上盯上的。”

和珅接手户部的差事,需要为乾隆敛财的事,实际上只有英廉晓得,而和珅的打算和心思,也只有英廉和冯之溪知道。或者这件事朝中还有几个乾隆跟前的近臣知道,但是他们接触不到这个差事,又都是谨慎小心的人,不会将这件事拿出来四处乱说。

和珅又没有同和琳讲过,所以和琳完全不晓得,只以为他兄长是正常接手英廉的差事而已。

因此冯之溪这话,不但和琳听不懂,便是福长安也听不懂了。

和琳不懂就问,冯之溪却笑着不说了,再问和珅,和珅也笑而不语,只淡淡说:“等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还是说回到眼前这事,和珅给了福长安一颗定心丸吃,叫他不必忧心此事:“皇上既将你调入军机处,又给了你工部的差事,是对你存了希望的,不会轻易就罢黜你。这件事也不是说不清楚,能查清的事情,也不会让人平白诬陷你。你只管照实说了就是。”

“我夫人说的没错,在这个节骨眼上,皇上的眼睛盯着的只会是安明,不会是你。”

和琳同福长安都不是很明白和珅的话,但他们相信和珅说的话,福长安抱怨了一通得了和珅的定心丸,心下倒也没有方才那么生气了。

弹劾参奏福长安与安明的人很多,事情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闹得还挺大的,乾隆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让都察院介入调查,不出十日就查出了结果来。

乾隆很恼火,安明自己明明可以通过考核,却偏偏还要两次三番的送礼给福长安,这在官场朝中都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对于风气的形成实在是太坏了。尤其是福长安是乾隆一手拔擢进军机处的,却有人这样处心积虑的陷害他,这让乾隆也很是不悦。

对于这事的处置很快就有旨意下来。

乾隆这回是真的有心扼杀这种情况,也是铁了心要处置安明,一腔怒火全都发泄到安明的头上去了。他下旨,将安明处死,籍没家产。

至于福长安,因未收分文,所以不予处置。